“我要幫助他,和他的父親道別……”
尹女士隱約明白了陸然的意思。
只是當她想起丈夫,再想到道別,心裡驀然地生出了一絲難過的感覺來。
“他已經離開了這麼久,現在再讓得文再和他道別,得文會難過的吧。
我雖然知道得文一直當做父親還在,沒有離開,但是,我在家裡也幾乎不會提到他的父親,這算是我們之間的一種默契,因為我們心裡知道,無論誰提起,對方都會再一次感到難過的。”
“我理解您現在進退兩難的處境。”陸然對她的難處表示了理解。“告別是傷感的,分離是痛苦的。
再一次的告別,或許會帶來再一次的痛苦。
這一點你說的沒錯。
然而,正是因為在過去沒有做好告別,才會把痛苦持續到了現在。
在過去沒有清晰地意識到什麼是離別,以至於一直都沒有學會轉身離開。一個短暫的痛苦慢慢熬成了慢性的心病。
俗語說,長痛不如短痛,自有它的道理。
現在要重新來處理這個問題,自然會比過去更加地困難。
但是我相信,你明白了癥結所在以後,能夠更好地和他溝通,這個結終究會解開的。”
尹女士聽著陸然的話,幾乎忘卻了面前的陸然只是一個年輕的男性,她越發覺得在理,對於陸然的信任也更加深了一層。
她就像面對著一個年長的過來人一般,謙虛地發問,“那,我應該怎麼做?”
“你有什麼想法嗎?現在的你會怎麼做?”陸然反過來,詢問尹女士的想法。
“我,我想我暫時還不會和他直接地提他父親的事,那對於他太難過了……不過,我會多和他聊聊,有些事,我不會再逃避。”
“你比過去更勇敢了,這很好。”陸然首先鼓勵了尹女士的改變,接著肯定了她的想法,順著她的思路,提供了一些溝通上的技巧:
“你說的對,太過突兀的提起父親,會觸到他的痛處。不需要著急地做什麼,先試著和他溝通。使你的想法,你的難處,都讓他體會到。
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主動地邁出一步,他會慢慢明白的。
先和他多交流交流你的事情。
讓他試著瞭解你,瞭解你的做法,你的理由。不用故作堅強,也不用害怕他的質疑。告訴他,很多時候,你也不知道要怎麼辦才更好,你一直在努力。
如果他對你的某個行為不滿意,不要急著解釋或否定。詢問他,他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讓他慢慢學會,站在你的立場去思考,或許他就會理解你的難處。”
“好,好。”尹女士在腦中一一記著。
“當你感覺他稍稍能夠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那麼,他就有所成長。
這個時候你可以嘗試和他聊一聊父親的事情。”
陸然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他想到了什麼,繼續道,“有一個方法,我曾經想嘗試讓得文體驗一下,這對於他會有所幫助。
現在看來,或許需要你來幫助他完成。”
“方法,什麼方法?”尹女士急切地問。
“當你覺得要讓得文和父親再次告別,太過決然。
倒也不是不可以換一種方式。
你和得文的關係稍有緩和以後,你可以讓他嘗試和父親對話。”
“和父親對話?”尹女士又有些糊塗了。
”是的。給他一張紙和一隻筆,讓他畫下父親的模樣。
讓他試著和父親對話。
聽一聽,他和父親說了些什麼。
如果他願意和你分享,你就可以瞭解到他是否有轉變和成長。
等他想通了,他自然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和父親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