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金國高官子弟,又是今科應試舉子,這兩重身份於肥天祿而言,都是很好的掩護。
不過,辛棄疾考慮到一旦中舉,那他身邊就不會成為適合隱藏的所在。
因此他應試的時候便胡亂答了一通,主動放棄了考中的機會。
辛棄疾笑道:“大叔何必如此,棄疾本就無意於金國功名。
此番去燕京,只是為了增長見識罷了。”
這些時日的接觸,肥天祿已經知道了辛棄疾的底細。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乃是北宋進士,“靖康之難”後,中原大亂。
金兵入主中原後,沒有打理地方的經驗,得知辛贊是一位進士,就逼他入仕做官。
為了保全家人,辛贊只好做了金國的官,最後在開封尹的位置上致仕。
辛贊做開封尹的時候,開封留守正是孔彥舟,他二人還搭過班子。
辛贊雖然做過金國的官,卻從未忘記過國恨家仇。
辛讚的兒子早逝,在辛棄疾還很少的時候,辛贊就時常帶著他以踏青為名,練習騎射,閱歷山河,鼓勵他有朝一日揭竿反金,恢復大宋故土。
正是因為有祖父從小的教育,所以中原淪陷已近三十年,可年方十五歲的辛棄疾卻能明確自己的立場,清晰自己今後要走的路。
他在燕京城遇到重傷昏迷的肥天祿,立即猜到他是行刺金國皇帝的義士,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保護他。
肥天祿道:“辛小友,我看你文武雙全,將來必成大器。
你既心向故國,可有想過,離開金國,去往大宋呢?
你若肯去,老夫在那邊有些關係,可以薦舉你加入宋軍成為一員武將,將來建功立業,收復故土,得以留芳百世、名垂千古。”
雖然肥天祿認為辛棄疾是可以信任的,卻也沒有輕率地對他透露出自己的真正身份。
他現在就是以不滿金帝暴政,刺殺完顏亮的義士身份,被辛棄疾收留的。
實在是因為他的身份太過敏感,如果被人透過他,證實刺殺金帝的人就是宋國派來的,會讓大宋陷入被動。
“祖父他老人家年紀大了,禁不起顛沛之苦。”
辛棄疾尚帶稚氣的臉上露出了一絲遺憾:“棄疾要先為他老人家奉養天年,才能思量今後之事。”
有句話,辛棄疾也沒有對肥天祿說。
其實他的祖父不僅給辛棄疾規劃了未來的人生道路,而且祖孫倆現在就為未來開始謀劃了。
濟南城北有一條小清河,直通至海,濟南府由此成為了北方鹽運中樞。
辛贊早就在濟南府暗中組織人馬在販運私鹽。
此番隨辛棄疾往燕京赴考的隨從,就是從鹽幫中抽調的好手,是他可以信任的人。
私鹽販子,不僅可以憑此積蓄錢糧,而且可以非常隱晦地養出一支兵馬。
販運私鹽只要超過幾斤,抓到就要殺頭。
因此,依舊敢於販運私鹽的人,哪個不是悍不畏死的亡命?
私鹽販子這個職業從一誕生,就是用性命在跟官府搶利,天生與朝廷作對。
所以,透過販運私鹽,很容易培養出一支有紀律、敢拼命、保密意識強的隊伍。
黃巢、張士誠的家族當初都是大私鹽販子,揭竿而起時便比別人先天多了一層優勢。
肥天祿一想也是,人家祖父尚在,沒有忽悠人家拋家舍業隨他南歸的道理。
況且,辛棄疾如今才十五歲,如果從軍,也不是太好安置。
辛棄疾道:“大叔放心,等到了濟南府,我自有辦法送你南去。”
私鹽販子,不惟有一套官府控制之外的秘密運輸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