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教室裡坐滿了基層管理人員。楊志強主講勞動合同法基礎知識,林曉雯則負責解答各種疑難問題。臺下聽眾認真記筆記的樣子,與一年前他們在鑫輝電子維權時的遭遇形成鮮明對比。
“看到了嗎?“回程的公交車上,林曉雯興奮地說,“企業開始主動尋求改變了!“
楊志強點點頭,心中湧起一股成就感。是啊,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哪怕只是影響了一家企業的態度,也是實實在在的進步。
第二十一天早晨,楊志強的手機響了。是民政局的電話,通知他們註冊申請已獲批,可以去領取登記證書了。
“成功了!“他掛掉電話,激動地大喊出聲。
辦公室裡頓時一片歡騰。老趙甚至紅了眼眶,這個粗獷的漢子難得流露出柔情:“不容易啊,真不容易...“
當天下午,全體成員再次來到民政局。這次,他們拿到了沉甸甸的登記證書——“光明勞動發展中心“幾個燙金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從今天起,我們就是正規軍了!“老趙捧著證書,像捧著什麼珍寶。
回辦公室的路上,大家決定步行,好讓這份喜悅持續得更久一些。春日的陽光溫柔地灑在每個人肩頭,彷彿在為他們的新徵程祝福。
“接下來怎麼做?“小李問,年輕的臉龐上寫滿期待。
楊志強看了看林曉雯,又看了看老趙:“按計劃,一步步來。工友熱線、企業諮詢、法律培訓...一個都不能少。“
“還有'工友故事'專案。“林曉雯補充道。
老趙拍拍胸脯:“我負責聯絡更多企業,拓展業務。“
王麗則提出要建立規範的財務制度和捐贈渠道。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信心。
掛牌儀式選在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新制作的銅牌掛在辦公室門口,覆蓋著紅綢布。勞動局的劉監察員、基金會的代表、合作企業的HR、媒體記者...來了不少嘉賓,小小的辦公室擠得水洩不通。
“我宣佈,光明勞動發展中心正式成立!“楊志強作為理事長,揭開了紅綢布。掌聲中,銅牌熠熠生輝,見證著這個從工人維權起步的小團體,正式邁入專業社會組織行列。
儀式結束後,嘉賓們陸續離開。楊志強站在窗前,望著樓下工業區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年前,他還是其中默默無聞的一員;如今,他有了新的身份和責任。
“想什麼呢?“林曉雯走過來,遞給他一杯茶。
“我在想,“楊志強輕聲道,“我們能不能真的改變什麼。“
林曉雯順著他的目光望向窗外:“已經改變了,不是嗎?“她指著遠處,“看那個宣傳欄。“
工業區的宣傳欄上,貼著一張醒目的海報:《勞務派遣工權益保護指南》,落款是“龍崗區勞動局、光明勞動發展中心聯合制作“。
楊志強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是啊,改變正在發生,雖然微小,但真實可見。而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第一場企業培訓定在華創電子。走進寬敞明亮的會議室,楊志強不禁想起一年前被鑫輝電子開除時的場景。如今,他站在講臺上,面對的是一群企業高管,其中不少人的年齡和資歷都遠高於他。
“各位好,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
課程進行得很順利。當他用資料分析合規企業的人員穩定性和生產效率優勢時,不少高管開始認真做筆記。問答環節,一個年輕主管提出疑問:
“楊老師,按法律規定用工成本確實會增加,這個矛盾怎麼解決?“
楊志強沒有迴避:“短期看確實會增加,但長期看,員工歸屬感和穩定性提升帶來的效益完全可以覆蓋這部分成本。“他調出一組對比資料,“請看這兩家同類企業的三年人力成本效益比...“
培訓結束後,華創HRD私下表示,他們會重新評估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合作模式。
“不過改革需要時間,“他坦誠地說,“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
楊志強理解這種現實的複雜性。維權不是非黑即白的對抗,而是各方利益的艱難平衡。
春節假期,互助社只休息了三天。年初四,楊志強就回到辦公室,準備北京研討會的材料。推開門,卻發現林曉雯已經在工作了。
“過年好啊。“她頭也不抬地說,桌上放著半盒已經涼了的餃子。
“你怎麼不多休息幾天?“
林曉雯這才抬起頭,眼圈有些發紅:“老家催婚,我逃回來的。“
楊志強不知該說什麼,只好遞給她一瓶熱飲:“那...工作也挺好。“
兩人沉默地各自忙了一會兒。突然,林曉雯問:“志強,你想過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