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震動起來,是李師傅發來的訊息:“小楊,我兒子大專畢業了,學的是勞動保障專業,能去你們那兒實習嗎?“
楊志強立刻回覆:“當然歡迎!我們正缺專業人才。“
放下手機,他走到窗前,深深吸了口氣。新鮮血液的加入,意味著他們的隊伍正在壯大,也意味著那份責任越來越重。
註冊前的最後一個週末,互助社全體成員來到辦公室,進行大掃除和佈置。小李——李師傅的兒子——也來幫忙。這個靦腆的年輕人話不多,但幹活特別認真。
“小李,把那個檔案櫃再往左挪一點。“老趙指揮著,“對,就這樣!“
林曉雯和幾個女志願者在貼牆上的宣傳畫;楊志強則負責除錯新買的電腦和印表機。小小的辦公室很快變得井井有條,充滿生氣。
“越來越像個正經機構了。“老趙滿意地環顧四周,點了支菸。
“趙叔,室內不能吸菸。“林曉雯提醒道。
老趙訕訕地掐滅菸頭:“規矩真多...“
大家都笑了。是啊,要成為正規組織,就得遵守各種規章制度,這對習慣了自由散漫的他們來說,確實需要適應。
中午,大家圍在一起吃盒飯。小李鼓起勇氣問:“楊叔,你們當初是怎麼想起做這個的?“
飯桌上一時安靜下來。楊志強放下筷子,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很簡單,就是不甘心被欺負。“他簡略地講了在鑫輝電子的經歷,“後來發現,像我們這樣的工人太多了,總得有人站出來。“
“我爸爸常說,要不是你們幫忙,他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被剋扣了那麼多錢。“小李的眼睛閃閃發亮,“所以我選專業時就報了勞動保障。“
老趙拍拍小李的肩膀:“好小子,有出息!比你爸強。“
歡笑聲中,楊志強注意到林曉雯若有所思的樣子。飯後,他悄悄問她:“怎麼了?“
“我在想,“林曉雯輕聲說,“我們是不是該記錄下這些故事?成立一個案例庫什麼的。“
“好主意!“楊志強眼睛一亮,“不僅可以用於培訓,還能讓更多人知道工人的真實處境。“
兩人立即著手規劃,決定在註冊後啟動“工友故事“專案,收集整理工人們的維權經歷。這些鮮活的案例,比干巴巴的法條更有說服力。
週一早晨,全體成員穿戴整齊,前往民政局提交註冊申請。材料裝在一個嶄新的檔案袋裡,沉甸甸的,承載著所有人的希望。
“緊張嗎?“電梯裡,林曉雯小聲問楊志強。
“有點。“楊志強深吸一口氣,“感覺像參加高考。“
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的辦事員認真檢查了每一份材料,不時詢問細節。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小時,最後,辦事員微笑著遞迴一份受理回執:
“材料齊全,符合規定。稽核期二十個工作日,請耐心等待。“
走出民政局大樓,陽光明媚得刺眼。大家不約而同地長舒一口氣,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
“這就完了?“小李有些失望,“我還以為會有什麼儀式呢。“
老趙哈哈大笑:“傻小子,政府辦事就這樣。走,趙叔請客,咱們吃頓好的!“
午餐選在工業區外的一家餐館。席間,大家暢想著註冊成功後的計劃,氣氛熱烈。只有楊志強注意到,林曉雯時不時看手機,眉頭微皺。
“出什麼事了?“他趁別人不注意時低聲問。
林曉雯把手機遞給他看。是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別以為註冊了就萬事大吉。小心點。“
“什麼時候收到的?“
“剛才在民政局門口。“林曉雯咬著嘴唇,“會是誰呢?“
楊志強搖搖頭,心中升起一絲不安。他知道,他們的工作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難免會招致威脅。但事已至此,只能更加小心,卻決不能退縮。
“別擔心,“他輕聲安慰林曉雯,“我們行得正坐得直,不怕這些。“
等待稽核的日子格外漫長。為了分散注意力,大家決定提前啟動“工友課堂“進企業活動。第一站選在了小王曾經工作過的電子廠——就是那個以“結構調整“為由辭退投訴工人的企業。
令人意外的是,新上任的人事經理熱情接待了他們。原來,在勞動局的督促下,這家企業已經進行了全面整改,不僅補繳了社保,還建立了正規的工會組織。
“我們吸取了教訓,“人事經理誠懇地說,“現在特別需要你們這樣的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