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割稻
連天出的大太陽讓一年四季都在田裡打轉的鄉親們都露出了歡喜的笑容,因為這個季節正是割稻的好時節。
從最開始的秧苗到現在的穀穗彎彎,一片片金黃的稻田被秋風吹起層層稻浪,那一顆顆飽滿的稻子都傾注了種田人太多的辛苦和汗水,可喜可賀的是現在終於到了要採收成果的時候。
所以這幾日村裡的大人小孩兒大多都在田裡忙著,漢子們是家裡的頂樑柱,搬抬等需要大力氣的活都是他們做,而力氣小點的婦人或者是小哥兒則負責用鐮刀割稻子,一摞摞地紮好放在一邊。
平日裡貪玩的小孩兒也不閑著,幫著大人們端茶遞水,或者是幫著抱稻草。畢竟那金燦燦的稻穀把裡面的穀米用人工打下來後,那一捆捆的稻草也是村裡人的寶貝。
要是家裡養了牛羊等牲畜的,就把這稻草當做冬日的口糧。
要是沒養牛羊的,這稻草也有用,既可以當做柴火又可以當做鋪床的墊子,反正不會走人家浪費掉。
一直以來以打獵為主種田為輔的沐恩,家裡種的水稻不多,只有山腳下相對貧瘠的兩個水田,不過他是個勤快人,平日裡經營得比較好,所以田裡的稻穀長勢不錯,兩田的糧食可以當那些懶漢的三個田。
現在他和蘇秀才定親了,所以蘇秀才家的稻田也是他割。守孝三年的蘇秀才家並沒有種多少,再加上蘇秀才不怎麼擅長種地,就算有三個水田的稻穀,最後收下來的糧食也不多,畢竟那幾塊稻田算是村裡長得最不好的。
他們加起來的這點糧食還是不夠兩人吃,所以他們打算先把自家的稻子割了,再去村裡買點。
這個時節村裡人 特別忙,沐恩也會去交好的人家幫忙,每年到這個時候他就會去張嬸家幫忙割稻。
所以今年也不例外,他先是用一天半的時間幫著蘇秀才把村口處的那三塊稻田收割完,然後有趁著蘇秀才去鎮上買紙筆的時候自己去收割自己種的兩個稻田。
他知道蘇秀才是心疼他,但是蘇秀才的面板太嬌弱了,就那天跟著他一起割稻子割了一天半,回來身上全是那種又紅又癢的疙瘩,在那白淨的面板上面特別刺眼。
沐恩很享受現在的生活,有個人一直關心惦記著自己,再苦再累心裡都是甜滋滋的,更何況那個好看的漢子還給他買甜糕給他買好看的發繩。
收完了自家的稻田,沐恩也像往年一樣
去了張嬸家幫忙,這割稻打穀是個費力氣的活,沐恩捨不得讓蘇秀才去做,就讓他去村裡那塊大壩子上曬谷翻谷。
村裡收稻的時節,在鎮裡或者是外地幹活的年輕人也會回來幫著一起幹,所以這個時節村裡到處都是歡笑聲,熱鬧的氛圍久久不散。
張嬸子家的大兒劉虎也回來幫著收搗,還帶來一個模樣不錯的姑娘,樂得張嬸子嘴巴都合不攏,逢人就誇他們家來年就要辦喜事。
那姑娘是其他村的,家裡條件一般,有兩個還沒有娶媳婦的哥哥,但是她手腳勤快,性子溫厚,很得張嬸子的喜歡。
其實張嬸更中意沐恩,以前總想撮合自家大兒子和沐恩,奈何兩人都看不對眼,只好作罷。
只喜歡姑娘不喜歡小哥兒的劉虎一直把沐恩當兄弟看,因為沐恩的個頭比他要高半個頭,兩人站在一起的確分不清誰更像漢子。
因為蘇秀才在家,沐恩也沒有在張嬸子家吃飯,而是把張嬸揣給他的肉和菜拿回家煮。
在張嬸子家幫忙了兩三日,沐恩剛想著歇一陣,就被門外砰砰砰開門的聲音給吵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