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辦公室的高航手中迫不及待地翻開了自己的筆記本。
這本平素只是簡單記錄聽課內容和講師評價的筆記本今天破天荒地記錄了足足三頁滿當當的內容。
如果還能有別人看到這部分筆記,便會發現在某些地方,還特意使用符號進行了標記。這種習慣,往常也只會出現在高航參加某些高層會議的時候。
今天沈耘講課的內容,就高航看來,並不僅僅只是講述一個作戰案例的詳細過程。
真正敏感的人才能抓住那些零碎的語言之間蘊藏的更深層次的重點。
這是一種嶄新的思想,是建立在經過大量觀察和實踐之後,再以廣闊的胸襟孕育出來的萌芽。高航有一種預感,沈耘私下裡一定是對這種思想在進行深入的探究。
“區域性作戰對指揮人員的素質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任何一點損失都可能影響整個戰局。”
說的是真的好啊。
高航由衷感慨。
自從那場震驚世界的“直播戰爭”之後,世界軍事發展猛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大量嶄新的軍事理論被提出,然後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又被迅速推翻。
這方面米國自然做的是最好的,究其根源,便是人家敢於自我否定。
不過從去年以來,高層已經逐漸意識到軍事思想方面的落後。歷經多次會議,在達成的共識方面,便有鼓勵軍事理論研究人員大膽提出理論的內容。
高航已經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拿起桌上的電話,開始向自己的老朋友們轉述這些雖然還只是鳳毛麟角的東西。
沈耘的生活節奏並沒有因為一堂課就發生多大的改變。
重新回到訓練場的他,迎來的還是學員們好奇還略帶點崇敬的目光。
不過當時間來到傍晚,這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
新生軍訓期間,晚上學員們依舊有一些集體活動。
學唱軍歌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尤其是剛開始軍訓的這幾天。
軍歌是營造部隊文化很關鍵的內容,不提那些大大小小的文藝匯演,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課間拉歌,飯前拉歌,開會拉歌,只憑一副嗓門,便能將一班人馬緊緊團結在一起。
教授新學員們唱軍歌對教官們來講是一項科目,對輔導員來說同樣是一個考核專案。軍歌合唱的水平,就能直接體現輔導員對新生的思想工作成績。
畢竟都是十來歲的孩子,就算來到部隊,就算幾天的軍訓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但心裡的傲氣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打消的。
軍歌比起流行歌曲,當然少了很多細膩的感情。甚至仔細研究起來,部隊盛傳的軍歌,當初創作的時候更多的考慮朗朗上口,並不是很迎合流行音樂的種種屬性。
追求個性的少年們自然對此有些不容易接受。
想要用集體榮譽感促使這些少年們學歌並不容易,說白了他們現在只是剛剛從平民向軍人轉變的初期,規範佇列已經不錯了,所謂的集體榮譽感說起來還是太早了。
聽著訓練場上此起彼伏聲嘶力竭的吼叫,沈耘撮了撮牙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