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沒有開中法就不會有晉商出現。
晉商就是依附開中法在生存和發展的。
可惜,隨著大明承平日久,開中法慢慢變了味道。
先是邊商辛辛苦苦輸邊得到的憑證,在朝廷更換鹽引或支鹽時,總會受到各種刁難。
這迫的邊商不得不把一部分憑證或鹽引,賤賣給背景深厚的坐商。
那個時候,雖然邊商的利益受到了坐商極大的侵襲,但邊商至少還有大半利益可得。
可等到了大明弘治帝時,被文臣忽悠傻了的明孝宗(被文臣奉為大明最賢明的皇帝),竟然傻乎乎的允許民間用銀子直接購買鹽引。
這個用銀子直接購買鹽引的政策,就是開中法中的折色法。
這個所謂的折色法徹底毀壞了開中法的根基。
大家又不傻,可以直接用銀子買,那誰還辛辛苦苦的跑邊塞輸邊。
從那時起,連邊塞都不知在哪裡的,無數背景深厚的坐商,開始用成箱的銀子,從朝廷手中購買鹽引。
折色法口子一開,朝廷分給邊商的鹽引越來越少。
當辛辛苦苦向邊塞運送物資,卻遲遲拿不到鹽引:
好不容易拿到鹽引,卻從鹽場支不到鹽時;
邊商開始衰落了。
那個時期,辛辛苦苦運糧輸邊的邊商,除了背景特別深厚的幾家,其他人都因遲遲拿不到鹽,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難過。
邊商不得不開始謀求變化。
邊商中背景深厚的幾家也終於厭倦了輸邊的生活,他們開始全家搬離邊塞,回中原做個坐著就能掙錢的坐商。
到了此時,大明鹽業的利益,已經逐漸被大明內地的坐商吃幹抹淨。
至此,大明的邊商中除了極少數轉為坐商的幾家,還能從大明鹽業中分到一杯利外,其他邊商再也拿不到他們應得鹽了。
到了這個時候,徹底拿不到鹽的邊商紛紛破產,開中法也就走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這個時候,若非鄭家祖輩憑藉高超的眼光,早早就展開了多項經營,恐怕鄭家也難逃邊商破產的狂潮。
可就算鄭家沒破產,但鄭家祖傳上百年的商路,也只剩下草原走私的商路還在勉強維持著。
這種情況下,信王再提開中,有無數破產邊商的例子在前,鄭英泰又怎麼能不勃然變色。
“殿下。”
鄭英泰想了又想,還是抱著美好的願望,小心翼翼的問道:“殿下,不知您拿到了聖、德、超、千、古、皇、風、扇、九、圍這十綱中,那一綱的分配權?”
“你說什麼?”朱由檢被鄭英泰問了個愣怔。
鄭英泰說的是什麼鬼,他怎麼聽不明白。
“殿下,恕小人冒昧。不知殿下拿到了那一綱鹽的分配權?”
看朱由檢的反應,鄭英泰心中暗暗叫了一聲苦。
殿下連綱鹽的名稱都不知道,只怕殿下是被人騙了。
果然,鄭英泰就聽信王殿下詫異的問道:“綱鹽,那是什麼?是吃的鹽嗎?”
完了。
鄭英泰就感覺腦袋都大了一圈。
信王殿下看來是真的被人騙了。
都不知道綱鹽是什麼,那還開什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