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用自問自答的方式,理清了他與魏忠賢現在的關係脈絡。
目前來看,魏忠賢並沒有與他直接開戰的意思。
按朱由檢現在在朱由校心中的地位,魏忠賢頂多也就在背後搞點小陰謀,耍點小手段,暫時魏忠賢還絕不敢明著和他撕破臉皮。
既然如此,那就好辦了。
收回自己亂飛的思緒,朱由檢終於找到了他的前行方向。
籌備寧遠物資是朱由檢等待已久好的機會,他可不能錯過。
既然老魏對他這麼警惕,那朱由檢就正好調整一下方向。把手中的力量投向大明的邊鎮。
在大明內部,朱由檢會盡量往低調處去做,他一定會低調、低調、再低調。
現階段,朱由檢還是儘量到大明朝廷視線範圍外,去多積蓄點力量吧。
只要力量夠了,大不了朱由檢跳到大明範圍外,自己去打個天下玩玩。
反正,他朱由檢這輩子絕不會被人圈起來當一隻待宰的豬。
心中拿定了主意,朱由檢輕鬆的對阮大鋮說道:“好吧,明天你就替孤上道請求就藩的奏章,就這樣吧。”
“是,殿下。”
得到朱由檢明確的答覆,阮大鋮心中暗暗嘆了一口氣。
看來,他在大明朝廷的前途也要進入倒計時了。
在大明,留在京城的藩王還能有幾分影響力。一旦就藩,藩王也就只剩撈錢這一個前途了。
沒時間理會阮大鋮的小心思,朱由檢直接找來了鄭英泰。
“老鄭,孤要給寧遠準備一批勞軍的物資,你覺得有人肯接這個活嗎?”朱由檢溫聲的問道。
“殿下,準備物資,這可是個大好的差事。只要咱們放出風去,有的是人自動找上門來。”鄭英泰一臉喜色的回答。
“不、不,你沒明白孤的意思。”朱由檢連忙解釋一句。
“孤的意思是讓他們自行把物資運到寧遠,回頭再跟咱們結算。”
“什麼?”
聽清信王的解釋,鄭英泰忍不住失聲叫了出來。
信王殿下說的這不就是開中法嗎?
這年頭誰還會接開中的活,是生怕自己家敗的不夠快嗎?
雖然心中這樣想,其實像鄭英泰他們這些山西商人,對開中法還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
大明的山西商人大都是依靠著開中法,挖到他們家族的第一桶金。然後再依靠一代一代艱苦的努力,才一點點建立起各自的家業。
像鄭英泰的祖輩就是響應洪武爺的詔令,趕著一頭小毛驢,一趟趟運糧到宣府、到大同。
然後再拿著邊塞開出的憑證,到朝廷換出鹽引,再從鹽場換出一斤斤的鹽行銷各地,這才慢慢攢出了後來的家底。
在大明建國初年,開中法執行的比較嚴格。
那個時代你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獲得豐厚的收益。
那個年代,鄭家的祖輩最遠都能走到草原深處的大寧城(內蒙古寧城)去開中。
鄭家草原的商路也是在那個時候打下的底子。
大明開國初的那幾十年,可以說是邊商最好的年代。
那時有多少山西商人依靠開中法,慢慢擺脫了貧困成為富甲一方的豪商。
有多少山西人依靠老鄉的提拔、帶引,慢慢走上經商這條道路。
又有多少山西家庭在依靠開中形成的商路養家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