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達到孫承宗的這個要求,寧遠就必須按照以臺護銃、以銃護城、以城護民原則重建。
袁崇煥重修寧遠城的要求,遭到遼東軍頭們的一致蔑視。
沒辦法,你袁崇煥一個外地人,作為空降的主官,又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這樣一個新人,即便有孫承宗的全力支援,軍頭們不服也屬正常。
如何得到部下支援,本就是新官上任的第一大考驗。
面對這種考驗,袁崇煥又作出了令人膛目結舌的行動。
立威,這是袁崇煥面對軍頭們的挑釁,所選擇放的第一把火。
立威,在袁崇煥看來那就是一定要叫你們怕我。立威就是所謂的殺威棒,這就袁崇煥對立威的理解。
為了震懾傲慢不聽招呼的軍頭,袁崇煥直接選擇了最血腥的手段,殺。
天啟三年,袁崇煥以冒領空餉,貪汙軍費的名義斬殺副將杜英魁。
這件事震驚了整個遼東。
杜英魁該死嗎?
論罪名,杜英魁是該死,可他絕不該死在袁崇煥手中。
因為袁崇煥只是一個兵備道而已。
掄起兩人的品級職位,袁崇煥與杜英魁只能算是平級。就算大明有文貴武賤的傳統,可袁崇煥也絕沒有斬殺杜英魁的權利。
在遼東,只有擁有尚方寶劍的督師孫承宗才有這個權利。
袁崇煥擅自斬殺杜英魁,給孫承宗出了個很大的難題。
出於對文臣的保護,也是出於對關寧軍震懾,更因為要重建寧遠城,孫承宗最終還是選擇保護袁崇煥。孫承宗承擔了斬殺杜英魁的名頭,只把袁崇煥嚴厲斥責了一頓了事。
在孫承宗的支援下,袁崇煥立威的效果非常好。寧遠城很快按袁崇煥新訂的規制重修了起來。
透過這些事,在祖大壽看來,這個袁崇煥就是個瘋子。嗯,還是個有理智的瘋子,只是這個瘋子的想法與正常人不一樣。從那時起,祖大壽就對袁崇煥敬而遠之。
誰知道離袁崇煥太近,會不會被他給幹掉。
說實話,雖然是袁崇煥擅殺的杜英魁,可關寧軍並不那麼認為。
正因為孫承宗對袁崇煥沒有絲毫的處理。關寧軍的嫉恨全都轉到孫承宗身上。在關寧軍看來,沒有孫承宗的授意,袁崇煥是絕不敢動手的。這也是後來關寧軍與孫承宗離心的一個很關鍵因素。
兔死狐悲啊!關寧軍在孫承宗身上找不到絲毫安全感。
一個副將就因為吃點空餉就被殺了,他們這些軍頭有那個沒吃點空餉呢?這種殺人的罪名,讓關寧軍怎麼能相信,孫承宗不會隨便找個藉口把他們也殺了。
這種心態下,柳河之戰關寧軍倒孫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