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能有多遠?
大明這地圖真該重新測繪了,至少得把精確的比例尺加上吧!朱由檢在心中幽怨的向地圖吐槽。
“老鄭,喜峰口到京城到底有多遠?”朱由檢從地圖上是實在無法搞清具體距離,還是問問明白人吧。
“大概有6、700裡地吧。”鄭英泰不太肯定說道。
“一般商隊走個8、9天也就到了。”鄭英泰又補充一句。
參考鄭英泰的大致數字,再對比地圖。
“嘶”朱由檢不由的抽了口涼氣。
天子守國門,大明這還真不是空喊的口號嗬。
商隊走8、9天,那一般的軍隊總比商隊走的快一些吧?
就算加上輜重拖慢行軍速度,那8、9天的時間也不算長。
要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呢?
恐怕最多5、6天就到了吧。
更可怕的是,朱由檢現在算的還只是步兵的速度。
來敵要是騎兵呢?
那頂多3天,就差不多能跑到京城了吧?
作為前世的優秀宅男,飽經各種影視、小說摧殘,就算沒什麼軍事天分,朱由檢也知道,3天的時間,以大明的效率調動軍隊的時間恐怕都不夠。
京城的戰略縱深也太小了吧?
“老鄭,你知道喜峰口駐紮了多少人馬嗎?”朱由檢隨口問了一句。這一句他只是下意識的的問,沒指望能得到確切的回答。
“知道,一共有4、500人吧。”出乎朱由檢的預料,鄭英泰隨口就回答了出來。
“這麼少?”朱由檢驚訝的問,“老鄭你不是瞎猜的吧?”
“喜峰口這麼重要的關口,薊鎮才放這麼點人手,就不怕出事嗎?”
聽到信王殿下的質疑,鄭英泰漲紅了臉。
“小的絕不會弄錯。小的每次經過那裡,都要給駐守的千戶上供。每次都是按這個數字準備的犒賞物資,人數應該不會相差太多。”
聽到鄭英泰的辯解,朱由檢感覺都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這麼重要的關口就放4、500人守衛,大明對邊軍的戰鬥力就這麼放心?
似乎猜到朱由檢在想什麼?
鄭英泰又補充道:“殿下,這個千戶算是有良心的了,他只吃了一半空餉。他手下的兵丁,看上去也算的上是很精壯了。”
“吃一半的空餉還叫有良心?”朱由檢忿忿的反問。
“殿下,您有所不知。”
知道信王殿下就沒離開過京城,對邊軍情況根本不清楚,鄭英泰笑著解釋。
“殿下,大明一個千戶額定兵額是1112人,這個數字指的只是戰兵。實際每個千戶還有大量種地的散兵,那就是軍戶。”
鄭英泰說道這裡,朱由檢明白了。
為什麼喜峰口如此重要的關口,才駐兵4、500人?
在大明朝廷的編冊上,喜峰口應該是有2000多駐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