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與武清候和平江伯兩家的商業競爭中,新食材的少量投入,更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飲食餐飲上誰還不想嚐個鮮呢?
這些獨家的食材,才是朱由檢餐飲行業最大的贏利點。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同等質量下我比你便宜。
前世的這兩句理論,就是今世朱由檢的競爭手段。
可以說,朱由檢與兩家勳貴根本就不是一個層級的競爭,這才會出現這種一面倒的局面。
幾個月來,對武清候和平江伯兩家而言,經濟上的損失還是小事,被信王壓的如此悽慘,面子上的損失更讓他們難以承受。
當信王怒堵詔獄大門的事傳開以後,武清候和平江伯感覺總算找到了機會。
兩家紛紛安排親信人手,要趁信王受罰的機會,先將他那幾處店鋪打個稀巴爛。
武清候和平江伯這次是寧可受到皇帝的處罰,也要先出一口惡氣。
可惜,他們萬萬沒想到。
信王如此跋扈的做法,天啟皇帝竟然連個象徵性的處罰都沒有。
天啟皇帝對信王也太過恩寵了吧?
勳貴圈子中驚呼聲一片。
無奈,兩府只能灰溜溜的把人手撤了回去。
沒法打了,這種不講理的恩寵,根本沒法挑戰啊!
武清候兩家縮了回去,最失望的卻還是信王府的少年。
信王的店鋪中,一群少年用各種語言,強烈的表達著對武清候和平江伯的鄙視。
完成初步訓練的少年們,眼看著盼望已久的實戰機會就這樣消失了。
多好的實戰機會啊?
少年們強烈的怨念直衝天際。
不提少年們的強烈怨念,朱由檢卻感到他的臉上有些發燒。
毛線改良的問題解決了。
幾個紡線的大嫂,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解決了毛線粗糙的問題。
給羊毛分級,這就是大嫂們簡單的解決辦法。
聽到這個解決辦法,朱由檢只覺得臉上呼呼的發燒。
他怎麼能連羊絨都忘了呢?
羊絨這羊毛中的精品,不就是從羊毛中細分出來的。
這低階錯誤犯得,也太給穿越眾丟臉了。
羊毛細分解決了毛紡的最後一道難題,毛紡工業真的可以開始了。
天啟四年9月,大明第一家毛紡廠在京城大興建成投產。
毛紡廠一期的規模並不大,只擁有紡機20張、織機10張,僱工200人。這個規模放眼大明也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工坊。
這個時代的大明,蘇松地區早已經出現過百織機的絲織大戶。與他們相比,初生的毛紡工坊還真算不上什麼。
京城其實並不是毛紡產業的好場所,這裡畢竟離原材料產地太遠。
毛紡規模小時,這個缺陷還不太明顯。當規模擴大時,單隻羊毛的運輸就是很大的麻煩。
朱由檢心目中,建毛紡工坊,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大明的九邊重鎮。
大明的九邊本就是為了防禦草原建立起來的。
這九邊重鎮無一不是處在交通樞紐之處,距離草原也近,人員也比較密集,正是發展毛紡行業的好地方。
可惜,一天沒能打服草原,一天就無法在那邊興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