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左整理的種植手冊,徐光啟也翻看了一遍,感覺確實不錯。
新稿的種植手冊通篇按信王的意思修改了,遣詞用句採用大量的俗語,語句非常樸實。尤其新穎的是,通篇都加上了句讀,斷句非常明顯。
這本種植手冊,徐光啟估計,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就能輕鬆誦讀,旁邊聽到的人也能清楚的明白其中的意思,很適合推廣使用。
雖然,徐光啟不太滿意用俗語編制書籍,他認為俗語缺少雅言的韻味。但他對手冊使用的句讀非常喜歡,這些成套的句讀,他覺得自己可以借鑑一下,這對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非常有用。
聽到信王有關書籍出版的言論,徐光啟的心也忍不住大跳了幾下。
他完全能體會小左的心情。
中國文人又有幾個能忍受著書立說的誘惑!
立說可能很難做到。可著書?看信王的意思,只要編好種植手冊,就會下大力氣去出版推廣。
自己編制的書能印刷出來,又能傳遍天下,這在未來的歷史上,就會留下一筆。不管筆畫輕重,都是名留史冊,這不就是中國文人一輩子的追求嗎?
徐光啟看了一眼,還激動的難以自已的小左,心中有些羨慕。
“我出版《測量法義》的時候多大?那是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吧?那年我已經44歲了吧?他現在才多大?”
“起來吧,”朱由檢衝仍在激動中的左玉柱說道,“這是你們應得的,不用謝孤。書編好,孤就印刷出版。不過,徐先生的名字是第一位,你們5個只能排在助編的位置上。”
“是,小的明白。多謝王爺恩典。”小左趕忙躬身應道,他原本也沒妄想自己能單列第一。他知道整部種植手冊,徐光啟的貢獻最大,信王這樣排列更顯得公平合理。信王殿下能這樣明確說出,他心中更是高興。
害怕打擊了小左的積極性,朱由檢鼓勵他道:“你也不用灰心,什麼時候你編出這種水平的著作,孤也給你出版。那時就單列你的名字。只要你有這個水平,出書不是問題。”
看看欣喜不已的小左,朱由檢趕他離去,“好了,去吧。你小子先別多想,快回去,好好把甘薯和玉米的種植手冊,給孤用心編制出來。”
看著小左滿心歡喜的離去,徐光啟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問道:“王爺,子先有個不情之請,還望王爺能夠答應?”
“徐先生,不用客氣,您直說就是。”朱由檢感覺自己已經猜到,八成徐光啟也想出本什麼書。
“王爺,子先一直以來都有個想法,想將自己所有有關農業方面的經驗編著成一書,留給後人品評。經過多年整理,現在已經初步定稿,子先將它命名為《農政全書》。子先想將這本土豆,以及將來的甘薯和玉米種植手冊收入書中,請王爺成全。”
說著,徐光啟向朱由檢深深一躬。
“《農政全書》?原來徐光啟這會才編出《農政全書》。”
腦中飛轉,朱由檢趕緊伸手相扶,“徐先生,您這說的哪裡話,種植手冊本就是您的心血,我怎有否決的權利,先生儘管收錄就是。先生編撰《農政全書》,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啊。您把稿子拿來,我即刻安排印刷,將它天下推廣。”
得到朱由檢明確的回答,徐光啟開心的笑了。
“王爺,《農政全書》我現在只是初步定稿,書中內容還需再行斟酌推敲。要拿出正式的稿件,還需要些時間。”徐光啟正色說道。
朱由檢很大氣、很土豪的說道:“行啊,你什麼時候拿出底稿,我就什麼時候安排印刷。不過,徐先生,我覺得,書中你得加上這套句讀才行。不然我這斷句水平,您是知道的。”
面對大氣、豪爽的朱由檢,徐光啟反而靜下心來。他明確應道:“王爺放心,子先這次修撰,首先就要加上句讀,以防斷句不當引起的各種誤解。”
“那好,如需要我的幫助,徐先生請不要客氣,儘管開口就是。”朱由檢真誠的說道,他臉上滿是向外之色,“真恨不得,現在就能拜讀您的大作。”
《農政全書》朱由檢是真的很嚮往,那是他前世就聽說過的大著作啊。
看到自己的著作很受信王追捧,徐光啟很高興。
當聽到徐光啟要使用標點符號,朱由檢更高興。他希望從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開始,能把標點符號在這個時代,逐步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