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兩人泡上一壺清茶。朱由檢這才正色說道:“徐先生,我這次專門請您過來,是因為甘薯種植的事。”
朱由檢頓了頓,等徐光啟適應一下又接著說:“春天的時候,我安排皇莊按您的甘薯疏來進行種植。沒想到,因為沒有注意到氣溫差點導致顆粒無收。儘管後期管理做得不錯,可最後收成遠比預計的要少。”
“什麼?”徐光啟面露驚訝之色,他來到皇莊之後心思都放在玉米上面,完全沒有注意到甘薯的收成。
在上海時他就聽楚天行說過,甘薯畝產7石,他可沒認為這個產量小。
他在天津試驗時,最高有過10石出頭,但平均畝產也就6、 7石。他完全沒有想過,信王是因為甘薯的畝產過少,才找到他的門上。
徐光啟忍不住開口詢問:“信王殿下,您預計能有多少畝產?”
“20石”朱由檢毫不猶豫的說道,“我覺著甘薯的產量應該和土豆差不多。土豆這是第一次種,完全沒有經驗。就這樣還收了13石。甘薯有完整的種植手冊,產量應該會超過土豆。不過因為沒有注意種植所需的溫度,產量反而不如土豆。”
朱由檢看看徐光啟有些驚訝的表情,繼續說道:“至於它們到底能達到多少產量?等這第二季收了,就知道了。”
“什麼?”這是徐光啟第二次驚呼了,他實在忍不住驚訝。信王殿下怎麼敢這樣安排,地力怎麼能跟得上?要知道,透支了地力,可能會毀掉皇莊的良田。皇莊的佃戶就沒人敢直言相爭嗎?
徐光啟趕緊規勸道:“信王殿下,不能這麼著急啊!這麼短的時間,連種兩季。一旦透支了地力,會毀了這片良田的!”
“不要緊”,朱由檢擺擺手示意徐光啟不用著急,“我找了十幾個種地多年的老把式,仔細考察過,地力跟得上。明天你可以去看看。”
徐光啟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一時也不好再說什麼。就聽朱由檢繼續說道:“徐先生,我請您來,是想讓您像《甘薯疏》一樣,為這些新作物編訂種植手冊。我希望,每種作物都有一本詳細的種植手冊。這樣,才能方便農戶們學習種植,才能方便新作物的推廣。”
徐光啟對信王的這個願望,感到震驚。
如果如信王所說,能為這幾種高產的新作物,編出詳細的種植手冊。那就意味著推廣不再是難題,各地農戶只要按圖索驥就行。
這些高產的新作物如果真能推廣到天下,能救活多少百姓?這是光照萬家的大善事啊!
信王的願望如果真能實現,哪是多大的功德啊!
看著信王期盼的眼神,徐光啟感覺自己的肩上有些沉甸甸的。一瞬間,他只覺得口中發乾,心臟噗噗的亂跳,腦中一片混亂。
徐光啟如溺水求生一般,張口拼命吸了一口氣。他閉上眼睛,嘴中唸唸有詞。
過了良久,徐光啟睜開眼睛,臉上已經恢復了平靜。他看著信王一字一頓的說道:“信王既有意造福天下蒼生,子先願助王爺一臂之力。”
這一句話出口,徐光啟就將和朱由檢牢牢的綁在一起。
為天下,棄自身,捨身而取義。
這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計程車;
士為知己者死的那個士;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計程車。
這些中國傳統計程車,才是中國真正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