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片,也就是買斷版權進行發行的影片,相比那些好來塢進口分賬大片動輒七八億、十幾億的生意來看,批片的市場其實並不佔優勢。
而且,大多數批片都是一些小眾國家的非英語影片,對於國內觀眾來說同樣也有一定的門檻,因此,批片更多時候都是作為填補市場多元而存在。
怎麼說呢,批片市場屬於生意不大,但是人人都想分杯羹的存在。
當年樂視主導的《敢死隊》,僅用大約330萬人民幣的批片價格獲得了2.14億票房的收益!
原時空,2016年,50部批片獲得了超過40億票房的成績…
2017年,更進一步,批片數不斷走高,並創造了兩個10億爆款,重新整理了批片在中國的票房紀錄…
《生化危機:終章》還有《摔跤吧,爸爸》…
畢竟有大賣的先例,大家都覺得自己可能成為下一個幸運兒。
不過,現在還沒有這些先例。
搞批片,沉長林沒什麼想法。
沒什麼意義…
不過,他也知道哪些批片賺錢,所以,他道:“日苯的動畫電影賣座的還是少數,大部分票房上面都有上限的…”
“上限?”
“你自己看嘛,除了《你的名字》,其它內地公映的日苯動畫,不管《火影忍者》還是《柯南》,票房基本在一個億左右…”
趙姍搖頭:“那200萬買回來也有賺頭!”
“200萬?你覺得《你的名字》賣了3個億以後,我們想買日苯動畫的版權,200萬就能入手?”
傻子都知道會漲價了!
確實,《你的名字》之後,日苯動畫電影的版權價格來了一個十倍飆升。
能入眼的沒有兩千萬根本拿不下!
2000萬買版權,再搭進去一筆宣傳費,票房不破億,根本沒有賺頭。
白忙活一場。
倘若再遇上政策調整…
竹籃打水一場空!
趙姍想了想,道:“我也沒想買日苯動畫電影,我覺得可以拿下幾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作品…你覺得怎麼樣?”
“可以啊!”
沉長林很贊成地點頭:“最好拿下幾部參加絲綢之路電影節的作品…配合政策嘛!”
“嗯,我就是這麼想的!”
沉長林讚許地看了看她,道:“我還以為你只想賺錢呢!”
“…配合政策的同時,要是能賺錢那就更好了!”
“…這樣,我推薦兩部,印度電影《刷膠吧,爸爸》還有《帕丁頓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