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李茶的姑媽》是一部很好的舞臺劇,同樣,也是一部非常低俗的電影!
沉長林看過舞臺劇,劇本改編英國話劇《查理的姑媽》,但是明顯借鑑了果戈裡《欽差大臣》的思路,描繪了眾人誤認中心人物後展現的諂媚滑稽的醜相。
所有人都想從有錢的姑媽身上討點兒好處,想要透過“不勞而獲”地採取非正常手段去謀取利益。
最大的問題就是時代感…
把生米煮成熟飯當成一個梗反覆用!
無論是女人自己做不得主的婚姻,還是簡單粗暴地認為“生米煮成熟飯”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邏輯,拿現在的眼光看起來就是格格不入!
如果捨不得放棄這個梗,完全可以把背景改在一百年前啊!
現代社會,還玩生米煮成熟飯?
誰尼瑪在乎?
選角也有問題,《李茶的姑媽》,姑媽不應該長那麼好看——姑媽並不是傾國傾城,但她是行走的人民幣,所以姑媽即使長得再醜,甚至就是個男的,也有人排著隊想和她結婚~
你選了盧靖姍…
很難讓人覺得這是為了錢…
還有,男主角的設定也有問題,很難讓人共情。
一般來說,這類片子的男主角應該是卑微的小人物,受限於身份、階級,不得不做一些違背本性的事情,但是心裡有夢想,得是正面的。
但《李茶的姑媽》裡的男主角,實在看不出來哪裡正面了,可能是演員的原因,總覺得黃才倫的長相演不來這類角色…
假如這戲找個演技派的俊美真小生來演感覺就不一樣了。
看他的臉,無論男主怎麼演繹小人物的難堪和失落,觀眾就是心疼不起來,再結合劇情,得出結論:他所遭遇的一切磨難,都是他自找的啊!
看不到他身上有一點被現實生活擠壓後的困頓與無助,只看到一個一心想發達,而且還想走捷徑發達的窮小子。
這樣的電影,觀眾怎麼可能買賬?
鬧劇的荒誕感衝破了電影本身的諷刺味道…
也差點砸了麻花的招牌。
既然知道這些毛病,沉長林為什麼還要同意麻花拍攝《李茶的姑媽》?
首先,開拍《李茶的姑媽》是麻花自己的決定——《李茶的姑媽》是麻花舞臺劇裡面收益、上座率排名第二的作品,第一當然是《夏洛特煩惱》!
沉長林在收購的時候說過:不介入日常管理,不插手公司專案運作…
其次,沉長林也覺得跌一次也挺好,能讓他們的腳步慢一點…
對了,《李茶的姑媽》這個舞臺劇最開始的導演是張一鳴和吳浩瀚,張一鳴就是《西虹市首富》裡的莊強,後來做成電影,導演只有吳浩瀚一個人…
估摸著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畢竟《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都是雙人執導模式!
……
國內電影市場,《羞羞的鐵拳》直接拉開了賀歲檔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