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陳凡所說的故事極其的簡單,沒有一絲精彩,以及高潮處。
但眾人亦是聽得津津有味。
“三年之後,舒婷回到了城市。不過,雖然舒婷身為知識青年。但城市裡太多知識青年了,並且,那個時候整個國家的生產力也並不是很高,舒婷回到城市之後也沒有太好的單位。而且,舒婷所謂的知青,他只是比農村大部分人讀書多一些,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
所以,回到城市之後的舒婷做了很多的活。像擋車工,水泥工,爐前工,後來還去了燈炮廠擔當了一名焊錫工。因為這一些工作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也大多是流水作業,但舒婷沒有太多的抱怨,她就在流水線上工作了8年時間。後來,她還以《流水線》為名,寫了一首詩。”
【在時間的流水線裡,夜晚和夜晚緊緊相挨,我們從工廠的流水線撤下,又以流水線的隊伍回家來,在我們頭頂,星星的流水線拉過天穹……】
“應該來說,初開始寫詩的舒婷水平並不見得怎麼樣。或者說,有的時候,詩人也不見得首首作品都是經典。所以,這首詩應該沒有太多的人記住。如果你知道舒婷當了8年流水線工人,或許你會有一些印像。不過,雖然初開始舒婷的詩沒有太多的關注度。但舒婷因為對於文學的愛好,她卻一直沒有放棄。”
“再後來,舒婷認識了圈內的一眾詩人。一次,在與詩歌界的友人一場談話當中。舒婷的一位前輩談到了對於愛情的觀點,他說自己看過很多漂亮的女人,但這一些女孩卻沒什麼才氣,笨得很。也有一些有才氣的女孩,但卻不漂亮。還有一些即漂亮又有才氣的,那脾氣就大得很,無法接受。
這位舒婷的前輩感慨,要找一位十全十美的女孩真的太難了。舒婷聽了這翻話感覺有一些不舒服,她覺得自己這位前輩有一些大男子主義,雖然這看起來無可厚非,很多的男人都有大男子主義,但舒婷卻認為愛情面前,男女應該平等。只是到底這人是她的前輩,她也沒有怎麼過多的反駁。但回到家,舒婷便一口氣創作了一首詩作《橡樹》,後來發表時,改名為《致橡樹》……”
關於愛情。
應該是幾千年人都在述說的主題。
與之同時。
無數的詩篇,故事,傳說,都與愛情有關。
舒婷的這首《致橡樹》同樣也是如此。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詩裡面橡樹代表的是舒婷理想當中的另一位。
而木棉,則代表舒婷自己。
只是雖然木棉代表的是舒婷自己,但舒婷在這一首詩當中並不明面上寫木棉外貌漂亮,美麗。而是用一連串的比喻對比,襯托木棉的品格,信念以及抱負。
正如下面的詩句: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直播間裡。
陳凡來了一次詩歌朗誦。
或許。
以前對於這樣的現代詩,或者說是對於這樣的現代詩朗誦,不少人都沒有什麼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現代詩就是大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