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愛國有為的青年。
當兩者結合在一起,那就成為了知青。
只是。
當大家對於知青這個稱呼無比感興趣時。
不少人對於陳凡提到的知青所在的背景,也變得更為感興趣起來了。
“感覺凡哥所說的那個年代和我們有一些不一樣。”
“確實不一樣,雖然凡哥講得簡單,但知青,上山下鄉……如果真的有這些事,那一定會是大事件,可是,我們卻不知道。”
“凡哥不是說了嗎,這並不是我們所在的世界。”
“正因為不是我們所在的世界,我才更感興趣啊。”
不少人雖然並不知道陳凡所說的那個世界到底是哪個世界。
但是。
腦海裡面只是想上一想,他們便感覺無比的激動。
他們一下子有一種前往那個世界的充動。
就像玄幻描寫到激動處,他們也很想到玄幻世界裡走一走。
不。
陳凡所說的世界比之玄幻世界更為的讓他們激動。
畢竟他們知道。
玄幻世界太玄幻了,他是假的。
可是。
陳凡所描繪的世界,哪怕只是透露出一點點,但卻那麼的真實。
“凡哥,能跟我們再講講知青嗎?”
“下次找個機會再跟大家好好講講。”
陳凡搖了搖頭。
雖然陳凡也很願意講這麼一段故事。
但真要開講,那不得又是好幾天的事情。
而且如此波瀾壯闊的時代,陳凡以後有時間必需花重點介紹。
“我們還是回到舒婷。年輕的舒婷也響應了上頭的號召,前往了農村。舒婷前往的那個農村,叫做太拔公社。這個公社距離縣城有30多公里,屬於地地道道的山區,當地主要種植菸葉、小米椒、茶葉、柚子,自然條件比較差。舒婷跟著社員們頂著烈日壘梯田,雙手經常磨出血泡。她與村裡的姐妹起早貪黑上山採茶,還要提防毒蛇毒蟲攻擊,一天下來腰痠背痛,十分辛苦。與舒婷一起來插隊的同學,回到宿舍經常累得哭鼻子。”
雖然號稱知青。
但其實當時的舒婷並不大,只有17歲,相當於高中生。
其他些知青,大都與舒婷的年紀也差不多。
“只是農村雖然廣闊,但也並不見得就那麼精彩。剛開始一些知青來到農村還比較感興趣,但時間一長,也就變得無聊起來。特別是與城市比起來,農村什麼也沒有,想買點東西吃個夜宵都不可能。於是,休息的時候,很多青青便會聚在一起要麼閒聊,要麼打撲克。這當然是正常的社交活動,可是舒婷卻喜歡看書,她蒐集當地一切能找到的圖書,在燈光下讀唐詩,宋詞,她還分門別類抄了好幾本優秀詩歌。詩歌讀多了,舒婷也開始嘗試自己創作,她在紙上寫道:哥哥吹笛子,爸爸愛喝茶,媽媽在葡萄架下養雞鴨……雖然她的筆觸還很稚嫩,但在文學路上邁出了第一步。後來,她創作的《船》《致大海》等詩歌,被人譜上曲子,在插隊青年中流傳開來。”
“舒婷在農村的知青生涯只有3年,雖然3年的時間不算長,雖然這三年也沒有給舒婷帶來什麼財富,同樣看起來舒婷在這三年的知青生涯裡面,也沒有做出什麼貢獻。但在這三年的知青生涯裡面,卻在心志上對於舒婷是一個很好的磨鍊。所以,後來舒婷很多的一些詩,都受這三年知青歲月的影響。”
舒婷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十本書也寫不完的大時代。
雖然陳凡只是了了數語。
但陳凡所說的舒婷,以及她背後所處的時代,卻是處處吸引著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