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品官職,說大不大,說小可也不小。
王朝自建立以來,即便高中狀元,也最多是給個翰林院修撰的從六品官職,至於榜眼、探花,則一般封七品編修。
如今天子求賢若渴,一出手便是一百個六品侍從顧問的位子,而且只能由當年的進士來坐,其他人想求都求不來。
即便這職位只比文散稍強些,那也是給足了誠意,畢竟六品京官可不是什麼隨處一抓一大把的白菜蘿蔔。
有人歡喜有人憂,一百個位置看似數量龐大,可真實施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這事該由吏部負責,但尚書大人剛在前幾日的早朝上被順帝第二把火燒沒了,這差事自然就落到底下兩位侍郎頭上。
左侍郎馮祿,和當朝八王爺算得上是師兄弟,但恩師劉建柏桃李滿天下,半個朝堂都是他的門生後輩,這關係自然就寡淡到不值一提了。
右侍郎俞溫,是素有“白頭”雅號的兩朝元老俞承弼的親子侄,官階壓馮祿半頭不說,家世更是甩了他不知多少條街。
俞承弼跟劉建柏是一個時期的開國老臣,只不過身子骨沒劉閣老硬朗,早早就隱退了,因其少年白頭,故得“俞白頭”稱號。
這位老臣人雖然隱退了,但在朝堂的威信卻是絲毫不減,否則入仕更晚的俞溫,也不至於短短几年間就反壓馮祿半頭。
許是隱退的早,少了些殫精竭慮,與劉閣老差不了幾歲的俞承弼反而愈發“老當益壯”起來,前不久剛過完七十大壽的他,沒幾天就又添了一房小妾。
與其年歲差不多的同僚甚至直接當面調侃道:“別人都是老樹發芽,你俞白頭是老墳開花。”
……
馮祿這幾天頭都快愁禿了,吏部尚書一職空缺,順帝便將選仕的任務交給左右兩名侍郎,讓他倆一人遞交一份名單。
這既是對恩科進士們的選拔,也是對他們兩個的考驗,二人中若誰有幸猜中聖意,不但一百個侍從顧問的位子會被填滿,連尚書的位置也不必再空懸。
若是按部就班走仕途,左侍郎馮祿鐵定搶不過背靠大樹乘涼的右侍郎俞溫。
而且二人爭了這麼多年,馮祿一旦落敗,沒有靠山的他必定會被擠兌得很慘,如今擺在面前的恐怕是自己唯一的機會了。
馮祿將自己關在書房足足三天,仍是沒定下這一百人的名單,書房地面上鋪了厚厚一層宣紙,上面以蠅頭小楷寫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名。
有以才學劃分的,有以籍貫劃分的,還有以背景劃分的……雖然名單寫了上百份,卻唯獨沒有一份讓他覺著滿意的。
往屆恩科進士數量一般都控制在二百人左右,從中選出一百人倒也容易,但今年天子大肆取士,進士數量直接翻了一倍,達到了恐怖的四百人。
進士入六品,本就是一步登天,每四人中出一人,雖說機會不小,可也夠他們擠破頭了。
況且聖意難測,誰知道剩下計程車子會不會被直接派遣到邊陲小鎮充當小吏,為官一途,除了能力和靠山,運氣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這幾天已經有不下十位官員找過他了,這些人來此的目的自然是讓馮祿幫忙照顧一下自家後輩。
這些同僚無論位階高低,皆是有備而來,他們帶來的禮品古玩,馮祿光是看著就肝兒顫。
當中還有不少人暗示,只要將自家子嗣寫入名單,無論成功與否,事後都另有一筆更為厚實的謝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