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錢糧問題同時,陳輝祖又力諫整頓軍紀。
由於前番興漢軍擴充太快,人員組成複雜,有大量降兵散勇、地痞流氓充塞其中,因此除精銳核心外,其餘各部軍紀堪憂,時常發生士兵譁變、搶劫等惡性事件,引起百姓對興漢軍的不滿。
如歸降的黃州綠營兵四百多人於校場點名時,兵士竟然強索軍餉,武昌方面任命的黃州知州沒有答應降兵無理要求,於是降兵譁變四出搶劫,事後清點經此兵亂,黃州損失多達三十餘萬兩。
兵變發生後的第四天即被興漢軍鎮壓,為首者數十人被正法。
其實軍紀問題最早在興漢軍攻佔荊州時就已經出現,當時興漢軍主力進城後,倉促間只注意滿城八旗,不暇他顧,結果新加入的幾千新兵趁機在外城搶劫,城內無業遊民也跟著趁火打劫,導致外城市面兩天沒有安靜過。
大半商鋪皆遭搶劫,損失最大的一家當天就被搶走現銀七萬餘兩。
後續加入補充新兵很多,然秩序不整,兵不用令,紀律性差,很難指揮。
畢竟時間有限,哪怕興漢軍方面意識到軍紀問題,也做了不少針對性措施,還是難以短期內將十餘萬人馬整合完善。
能做到如今這個局面,已經是極不容易的了。
兵力上,興漢軍十幾萬主力相對於清軍是絲毫不落下風的,因此只要能夠繼續創造勝績,內部的種種不足也不會影響到大局。
局面走勢也確如陳輝祖所料,清軍節節敗退,江西一省得來全不費功夫。
在興漢軍的大舉壓境下,長江下游的安徽、江蘇清軍都調到了安慶,看起來安慶好似硬骨頭難以啃下,但只要興漢軍能夠不惜代價攻克安慶,安徽、江蘇變天就是時間長短的事。
有了長江下游的錢糧支撐,再復洪武北伐盛景就不是痴人說夢了。
因此,陳輝祖力諫於上游以守為主,集中錢糧資源和精銳兵力攻打下游。
此外不斷建議改興漢軍這一稱號,正式以明軍為號,並早日擁戴朱明後人為帝,在大勢上徹底壓過滿清。
顧師道和其侄子顧明遠等興漢軍高層同意攻掠長江下游的戰略計劃,並準備從湖北再調兩個軍參加安慶會戰,只是對於是否立即擁立朱明後人為帝,顧師道同其侄子顧明遠意見相左。
顧師道以明朝遺民自居,自是願意恢復明朝,成為徐達、常遇春這樣留芳千古的名臣。
顧明遠卻不同意擁立朱明後人為帝,說陳輝祖找來的那個朱明後人是真是假都不能確定,於大明覆國更是沒有半點功績,怎麼可以讓這麼一個人來當皇帝呢。
興漢軍其他不少將領也不同意擁立那個朱紹功為帝,第一軍的軍帥呂元廣更是認為如果非要登基稱帝,國號可用明朝,但皇帝未必就姓朱了。
言下之意以顧明代朱明。
如果顧明代朱明,顧師道無子,太子之位必是其侄顧明遠。
縱是顧明遠並無當皇帝野心,面對唾手可得的天子寶座,內心亦不免有些遐想。
顧師道思索再三,暫時擱置是否擁立朱明後人為帝的爭執,只叫人善待那個朱紹功,並召集軍議稱恢復大明乃他夙願,只需攻克南京方能祭拜孝陵,正式復國。
這也是個持重穩妥的法子,至少眼下可以團結興漢軍上下,使興漢軍集中力量進取。
只是就在顧明遠計劃調兩個軍加入下游戰場時,清軍有了大動作。
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世凱被乾隆封為大將軍王,領京營數萬八旗子弟南下湖廣。
一開始誰也不知道這個愛新覺羅世凱是哪座廟的神仙,等到後續情報打聽出來,這個愛新覺羅竟是賈佳世凱後,興漢軍內部知道此人底細的,不管是喜歡還是厭惡,都沉默了。
“這龜兒子,怎麼混的?”
呂元廣琢磨了半天,也沒琢磨出道理來,倒是腦海中始終閃爍著那個指著自己臉,一臉賤兮兮,右臂上綁個白布條的八旗子弟。
“清軍之中像我這種膽小如鼠,貪生怕死的不多吧?”
“朝廷要是重用我,對你們是有好處的,難道不是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