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特別是國產3d動畫,普遍都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不重視背景貼圖。
舉個例子。
假設某某動畫,故事是發生在銀河間的星際大戰,正邪雙方分別駕駛著宇宙戰艦對轟。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是宇宙級戰艦,你能不能做成宇宙戰艦該有的樣子和體積?不要給人一種小漁船的錯覺ok?
這個例子可能還不夠直觀,那就換種說法,建築物!
常見的3d動畫裡,背景建築物的塑造,一直被觀眾們所詬病。
主角幾人來到一處宮殿,遠遠看去還挺不錯,但主角等人一走進這座宮殿內部,瑕疵就全暴露出來了。
這佈局,這層高,你確定這是xx帝皇/王者居住的宮殿,而不是什麼三室一廳民房?
這還是一般的建築。
如果將故事背景拓展一下,衍生出一座完整的城池,那問題就更大了,也更容易讓觀眾出戏。
霧草?這是城市?
用《城市:天際線》或者是《我的世界》打造的迷你城市,估計都比這強得多吧?
幾張建築貼圖縫在一起,遠遠看去挺像那麼回事,但走近一看全是破綻,規模和格局,完全配不上“xx之城”這個名字。
《洛洛歷險記》也是如此,所謂時光之城、風雪之城、能源之城,名字一個比一個哇噻,但實際貼圖效果嘛……
有一說一!
這三座機車族城池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棟“地標性建築”,而不是什麼城市規模。
“或許是我們理解錯了?”黃昆詢問道,“沒準在這些機器人眼裡,所謂城市或者城池就是這樣的一棟單體建築物呢?”
“你說的很有道理。”
顧淼先是點點頭,認可了黃昆的猜測,畢竟機器人的審美和想法,人類怎麼可能會理解?
“但這是動畫!”
“咱們這部動畫做出來,不是給機器人看的,也不是給霹靂火、急先鋒看的,而是給人類觀眾看的……”
所以,機器人是怎麼一個審美和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人類觀眾,肯定要優先考慮人類的視覺審美。
可能黃昆說得對。
或許在《機戰王》的世界裡,能源之城、時光之城、風雪之城就長這樣,機器人就把這種“標誌性建築”稱之為城市。
但這是動畫片,拍給人類觀眾看的動畫片,他們根據人類的審美或者認知理解,重新塑造一個城市佈局沒問題吧?
“ok!您說了算……”
黃昆舉手投降道:“那您倒是說說,這些城池究竟該長什麼樣?”
“先來說時光之城!”
顧淼拿出一支黑色簽字筆,在身後的白板上邊繪邊說道:“易攻難守,其建築風格多為城堡式,採用藍色的玻璃材質,四周被高聳的城牆包圍,有護城河。”
遠遠看去,時光之城就像一片幽藍色的海洋,漂浮在大地之上。
內部構造也很簡單。
方方正正的主體,內部由兩條主要街道分割出四個“城區”。從俯視角度去看,類似於一個“田”字!
佔地面積還算可以。
因為勐獸族三番五次想要奪取這座城池,一直動盪不安,如果沒有充足的兵力鎮守,怎麼可能堅持這麼久?
充足的兵力,也就意味著時光之城的佔地面積不可能太小,否則內部都沒幾個機車族人,光靠霹靂火這位守城大將和洛洛這位機戰王,很難守住時光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