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琢越聽越沉默。
其實他不是不知道這些制度對百姓們的好處,他也願意像東唐這樣進行改革。
可是大雁不是東唐,東唐地方小,唐歸兮又剛打完仗,在百姓們新中威望很高,她說的話有很強的威信,即便朝中有些人不滿意也不敢多說什麼。
大雁地廣人多,人一多心就雜,大家都各懷心思,尤其是各地的土豪鄉紳,他們手裡掌控著絕大部分的田地,是絕不會允許朝廷進行土地改革的。
縱使沈琢心懷抱負,輕易也不敢去動那些豪強們的利益。….
餘嫋嫋看著他,冷靜地說道。
「我不怕告訴你,
從你放棄遼東郡那一刻開始,你在遼東百姓心中的形象就已經徹底毀滅了。
尤其是那些不幸在戰爭中家破人亡的百姓,他們對你更是恨到了骨子裡。
你若要對東唐發兵,我敢保證整個東唐上下全都水齊心協力與你拼個魚死網破。
不信的話你儘管試試看!」
說到最後,她的神態已經變得凜然兇狠。
沈琢知道想要攻下東唐會很困難,但如果真的要拼到魚死網破的地步,那麼大雁要付出
的代價將比他預想中的還要大很多。
畢竟,打仗拼的就是個氣勢。
東唐真要破釜沉舟的話,就意味著他們將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打這場仗。
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
東唐可以不管不顧豁出去跟大雁拼了,但是大雁不行。
一旦戰事的支出超出預計太多,戶部兵部還有內閣那邊都會抗議,朝廷為了填補支出,就只能加重賦稅,如此一來百姓們就會生出怨懟。
百姓們不會去分析其中緣由,他們只會對朝廷和皇帝越來越不滿。
這是個惡性迴圈。
沈琢作為一國之君,不能不慎重。
餘嫋嫋繼續道:「退一步說,即便你僥倖打贏了這場戰,必然也是慘勝,到時候東唐的百姓和土地都已經毀得差不多了,你付出那麼多的人力和財力,就為了得到這麼一個破破爛爛的東唐,你覺得這筆買賣划算嗎?」
沈琢沉默許久方才開口。
「遼東郡本就是我們大雁的領土,我若就此放棄,置大雁的國威何在?」
餘嫋嫋冷聲道。
「在辰軍入侵遼東郡,並對這裡的無辜百姓揮動屠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