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最後能不能出人頭地,這還兩說呢。
也就怪不得讀書人少——尤其是鄉下莊稼人家裡,就更少了。
紀家村有兩戶有讀書人,一戶是老紀家、一戶是沐嬸子家,這在四鄰八村來說絕對是一件稀罕事兒。
紀家村的名聲也因此在四鄰八村一帶極好。
紀青青咬咬牙,《三字經》到底還是買回去了。
拜託夥計念兩遍,不過是個託詞罷了,其實這上頭的字她都認得,回頭教給姐姐便是。
有了這本書做底子,下次再需要《百家姓》、《千字文》這種識字書,她也用不著買了,租了抄就是。
紀青雪也很心疼這錢,不過想想認了字之後記菜譜很方便,也沒反對買。
只是買回來後,每次開啟這書本,紀青雪都會用一種恨不得把它給吞下去的目光看它,認字起來格外認真,大有“這麼多銀子買回來的,不全認下來可就太虧了”的架勢。
薛氏見她姐妹倆如此認真,也十分高興,覺得這錢花得也值得了。
孫婆見紀青青不過聽人傢伙計念兩遍後便記得牢牢的,口齒清楚的念出來,羨慕得不得了,向薛氏笑嘆道:“小薛你兩個閨女真是太聰明瞭,唉,可惜了,若是男的該多好啊,肯定能考中、做大官!”
惹得薛氏好笑,笑得不見遺憾倒有幾分得意:“我這兩個丫頭,比兩個兒子可要好多了!給十個兒子我也不換。”
孫婆也笑,連連點頭笑道:“說的也是,也是,倒是我老婆子糊塗了!”
休假之後,紀青雪仍舊回林家去了。
因為休了假,接下來三四天都不便出門,暫時中午也就不過來了。
紀青青便叮囑她,等有空了記得一定要來。
學菜學點心要學,還要學認字呢!
紀青雪笑著答應了。
第二天紀明和又來了一趟,一直待到下午才走。
紀青青母女兩個,依然每日早出晚歸的賺著第一桶金。
細算算,整銀已經有六十兩了,還有五六兩碎銀銅板,母女倆幹勁十足。
唯一讓薛氏偶爾出神嘆氣、神色黯然的,就是這馬上就要進入臘月了,可是,紀同信還是沒有回來。
紀青青少不了安慰她,自己心裡卻也一天天沒底不安起來。
誰知這日,母女倆剛剛賣完早餐收攤回孫婆家不一會兒,卻來了三個不速之客。
大伯母羅氏,以及她的兩個閨女紀玉珍和紀玉珠。
看見她們母女三個笑眯眯的來了,紀青青和薛氏都愣了一愣,心裡頓時生出一股不太好的預感。
羅氏見了薛氏倒是挺高興的樣子,笑道:“原來真是三弟妹啊,我還以為認錯人了呢!”
紀玉珠輕哼了一聲,不陰不陽道:“三嬸和四堂妹好大的架子呢,進城住了這麼久,也不去同我們打個招呼,還得叫我和我娘、我姐上門來。莫不是瞧不起我們呀?”
紀玉珠說著打量了一番孫婆家這院子,一臉的挑剔和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