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之人,亦懂人生。
“金戎,家書就不用了,我親自動身回家,不過還得借用你的交通線路,你能在九州各地迅速進出貨件,必然有私用交通線路。”
金戎回身直盯無宣:“你到底瞭解我多少,你到底是誰?”
“莫緊張,董昦告我的,他交代我跟你提名,你就會幫忙,剩下的你得問他,我只是討個方便。”
“你認識先生!這忙我幫了,喝罷茶,便隨我去~,別急,你就算中秋當天回,也來得及~”
出金府,臨面兒就是十字街八角樓,樓前是鬧市,人來人往,卻不見有誰往這八角樓瞅一眼,細看,那樓前茶攤,糕點坊,飯館來來回回幾個人,衣著相似,背後都繡了個金字,想必也都是金家的護衛。
“金家商鋪遍天下,靠的不是奸詐,是你情我願,我金家商訓第一條便是:不得坐地起價,強買強賣。這家業不是憑空飛來,乃是老金家一代代掙出來的……”
金老闆昂首闊步,洋洋得意的給無宣敘述這碩大家業。當然,鍾無宣定是不感興趣,但令他眼亮的是前方瑣事。
一位僧人化緣,攤販拿出一整塊餅,卻又只掰了一半給僧人,僧人不解便詢問為何,攤販只說:“我等平日早出晚歸,行的是勞力,嘗的是辛苦,我自認從沒欠過誰一文錢,所得到的全是雙手掙來,你今日化緣,我只給你半個,一個半飽,半個只是掂飢,我賣出十個餅才夠我一人晌午飯錢,你為何這麼隨意就能得到午食?”
僧人不解道:“阿彌陀佛,貧僧勸人向善,為人解惑,替人消災,苦修只為影響更多的人,皆是善果啊,難道換不來一個餅果腹?”
攤販的妻子從屋裡聞聲趕來,見狀笑到:“我們只是尋常小老百姓,做點小買賣,向善?我同掌櫃的自幼辛勞,知道行善積德;解惑?平頭百姓沒啥大學問,夠用就行;消災?敢問長老,去年我們夫妻二人剛從四川到洛陽時,生意受創,那時,你可有幫我們?念阿彌陀佛可管用?”
“那我寺還為城鄉無償做法事。”
“我倆求你了麼,而且你那寺院也是金家少掌櫃常年資助的,我們商鋪編入金家,給他們納稅,那可不是無償啊。”
金戎樂呵呵的行到跟前,攤販夫妻二人見老闆到來,連忙問好,金融從商販手中買下了那餅,轉身道:“長老莫怪,只是一個玩笑罷了,現在這個餅就囫圇整了。”
僧人合十道謝,未要那餅,轉身快步離去。
鍾無宣兩眼溜圓,很是好氣:“你這到底是想給還是不給啊?”
“東西是商販的,我無權過問,但我倒挺認同他們的話。”
“那你還給寺院資助?”
金戎捏碎了半塊餅,攤撒在旁邊雞籠,“內是個旅遊的好地屆兒,這麼好商機叫我讓人,信逑。這叫啥來著,用我年少時一個朋友的話,這就叫【老鱉一】~”
“老鱉一?好詞兒”,金戎人是話嘮,卻也十分有趣兒,無宣有多久沒感到這麼多有趣兒的事,今日接二連三的湧出來,這緊張心態也算緩和不少。
二人相隨來至八角樓四層,看守的護衛五大三粗,面色猙獰,見老闆至此忙置前問好。金戎在其耳邊叮嚀幾句,護衛便各歸其位。
四樓中央,一八稜臺面,長寬齊兩丈,內旋羅盤,外刻八卦。
“這是…?”,新奇事物總能抓住鍾的目光,撐開那慵懶眼皮。
“你別問那麼多,這個我也說不太清,只是家中跟朝廷來往密切,先祖說其為【眾帝之臺】的材料所制,便稱其【眾子之臺】”
“眾帝之臺?難道是堯舜禹時期的……?”
“別想了,回頭你問先生,這兒我交代過了,今後你要用到這地方,隨意驅使”,金戎調控陣眼,無心回答。
“那問你最後一事,你為何信得過我?”
“我信得過董昦先生,先生所薦之人我從未懷疑,你此去回來洛陽時,正常駕馬,不可用此臺,回來之後若有疑惑,儘可尋問先生……鍾無宣,你我各執其事,還未到時候,等到了時機,我全數奉告,到時我也想聽聽,你的故事。”
“準備好,調節氣息,會有不適”,金戎喊道。
鍾無宣立於稜臺正中央,面朝正南,金戎站於臺前,周身流動微光附於檯面,介時,稜臺正南一角泛起亮光,金戎身上微光猛然撲向那角。
精光乍現,瞬間,鍾無宣人去影消。留金戎一人癱倒在地,七竅滲血,只是一聲輕語:“希望你們這次能成~”
……
九州之一,揚州地屆,鵬城東面,惠陽地區,一窯洞之中,憑空閃光,出現一人影。
鍾無宣走出窯洞,遠望山頭,那邊是家鄉祖地,他真的回來了!平復心態後,鍾依照金戎叮囑,不問不疑,先趕回家,中秋拜月祭祖,他心中一股異樣感油然而生,也許這一趟回家並不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