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氏緊急議會
相比於唐氏,彌氏的權利更加的集中,所以族會的人數,也特別的少。
這一代的彌氏族長是彌錦,統管彌氏律所,錢糧內政。
武堂首座彌海,統管彌氏宗族武力。
宗長彌虎,統御宗所分家。
加上十二名族老,這十五人便構成了彌氏的權力中心。
作為唐氏的老對手,也許唐鳴覺得自己收糧行動特別隱秘,很難被人察覺,但在彌氏的情報渠道眼中,卻如黑夜中的明月一般耀眼。
只是一開始彌氏只是以為這次收糧只是為了讓萬乘寶船儘早啟航的準備,但沒有想到唐氏這糧,一收就停不下來。
在唐鳴收了整整十萬噸新糧之後,彌氏終於開始察覺不對,先是上調了新糧的價格,再由彌錦召開了這次緊急議會,目的便是為了搞清楚唐氏的目的。
而到場的,除了這十五名彌氏最高領導人外,彌海帶了武堂的次座與彌楚,彌虎帶了彌申,彌錦帶了彌竹。
所以這次緊急議會,到場十九人。
彌楚是這一代彌氏最強的天驕,亦是首座彌海的次子,如果不出意外,下一任的武堂首座,就是由彌楚擔任。
而彌申則是彌氏宗長彌虎的長子,亦是族老會欽定的下一任預備族長。
幾百年歷史的豪族,在選賢這件事上,有自己獨到的認知。
只有最優秀的那一個,才配坐上最高的位置,不論是何種職務,交替的規律永遠不是世襲,而是能力。
因為豪門清楚的知道,氏族實力便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時根本不是你變弱了,而是你變強的不夠快,被後起之族超越,然後覆滅。
這種例子,彌氏見過太多太多了。
一代而興,二代而盛,三代而衰。不知道多少氏族逃不出這樣的魔咒,而其中的根源,便是任親不任賢。
族長父親總想把位置傳給自己的孩子,根本不管他是一塊什麼材料。
哪怕走了天大的狗屎運,兒子還不賴,到了孫子這一輩,只要還抱著這樣的思維,那也必死無疑。
所以在彌氏和唐氏的族規中,競爭的條件白字黑字寫的清清楚楚。
不論宗脈分家,不論嫡長庶出,只要你能力足夠想承擔職務,家族便會給你機會,只要你證明了自己,哪怕是族長的位置,你也可以一爭。
因為氏族真正的敵人,永遠不在內部,而是外面那群虎視眈眈的大小外族,若將力量用在排擠本族血脈爭權奪利上,那麼離一個家族破敗也不遠了。
所以哪怕族長的親子彌竹能力還不錯,但彌氏少族長的人選,依舊是彌申。
甚至在這場緊急議會中,彌申可以與族長等人對坐,而身為族長之子的彌竹只能站在彌錦身後當個旁聽。
這便是精英教育的精髓,唯有能者居之。
“唐氏已經收了整整十萬噸新糧了,而且看樣子,他們還要繼續收下去,諸位怎麼看。”彌錦坐在當中,朝著落座的族人們發問道。
說是發問,其實面對的物件只有彌申一人,因為事關這些錢糧內政的事,彌海一竅不通,雖然彌虎對商道稍有涉獵,也只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