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抱真卻暗地送信給已前往易州增援張孝忠的李晟,李晟也不是省油的燈,便送給朝廷封密奏,裡面稱“李懷光的長武軍毫無軍紀,臨陣忙著劫奪叛軍輜重,才導致陣亂慘敗。”
其實長武軍和李懷光是冤枉的,半餓著肚子,沒有賞賜,千里而來,如此狀態下怎能保持紀律,不去爭搶敵人輜重?(不搶自己人算是好的)
就在官軍吵作一團時,田悅又派人將決開永濟渠堤壩,使其灌入官軍營地後的王莽河中,官軍營地糧道被淹,平地積水三尺,戰馬死亡不計其數。
最後還是馬燧寫信給朱滔,因他倆有親,心中馬燧稱朱滔為表侄,求雙方罷戰,放他、李抱真和李懷光回去,回去後他們必會面奏天子,赦免你們,而我們走後,“河北道全地,任五郎(朱滔為五郎)盡取。”
朱滔一時心軟,將馬燧等人放走,王武俊不從,遂與朱滔爆發激烈爭吵,一怒下領兵回了真定府。
諸路官軍逃出生天後,敗退到魏縣,才發覺當初會師十萬征討河朔,如今減員近半,輜重幾乎全毀,昔日的飛龍騎臉,卻打出個醒目的“gg”。
馬燧無奈下,又請求李晟南下,以恢復陣線。
可李晟卻一下子“重病在床”,他的部伍也都停在易州,不能南下。
接著就是全面崩盤:馬燧退回太原,李抱真停在臨洺補給,而李懷光則一路退回到河中的晉、絳、慈、隰四州,帶著怨恨去舔傷口了。
皇帝震怒,說要徹查責任。
此時李希烈叛亂,汝州失陷的訊息傳來,皇帝又要從涇原和鳳翔抽兵,並拜左龍武大將軍哥舒曜(哥舒翰之子)為東都、汝州招討使,讓他趕赴都畿道去鎮壓李希烈(皇帝還不知道李希烈主力已往武關前進),這時長安城中尚有戰鬥力的禁軍已被抽調一空。
所以皇帝想到奉天城,便讓高崇文築城的兩千神策軍,也趕赴東都一帶,加入哥舒曜的招討行營。
“完了,完了......”從遞鋪那裡瞭解到前因後果的高嶽,手持信件的他,後背全是汗水,“這真的是以薪救火,卻讓火越燒越烈!”接著他望望奉天城高大的城堞,不由得心中慨嘆,得虧我早有預見,在此築城,“陛下啊,你看看臣高嶽給你修的城池,到時候你肯定會非常滿意的!”
結果還沒等他說出什麼來,只見城外的道路上灰塵大作,又有幾名遞鋪策馬飛奔而至,帶著的還是皇帝十萬火急的詔令。
皇帝的微操果然了得,前一封剛送到,後一封就接踵而至,和我曾經在現代點滑鼠差不多。
高嶽只得又拆開,內裡皇帝稱,以朕對戰局的洞察,安排又有變化:
光是哥舒曜一個行營,去和驍勇善戰的李希烈打仗是肯定不夠的,朕決定任命舒王為揚州大都督及荊、襄、沔、鄂、江南西道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組成個大大的幕府,以兵部侍郎蕭復(延光公主亡夫蕭升的從兄)為幕府長史,以湖南觀察使崔寬為左司馬,以金部郎中樊澤為右司馬,哥舒曜和李勉為左右廂都統,刑部員外郎劉從一為幕府判官,荊南節度使曹王皋為前軍兵馬使,山南西道節度使賈耽為中軍兵馬使,江南西道節度使張伯儀為後軍兵馬使,又讓金吾大將軍渾瑊為中軍都虞侯,你看這樣的陣勢雄壯否,人才濟濟否?
當然,舒王在朕面前極力推舉你。
所以朕命高崇文為舒王幕府的都押衙,至於高三你則以工部員外郎任幕府掌書記,現在你倆就帶著所有部伍,自奉天城出發,朕在長安望春樓等著檢閱你們。
“去!”高嶽摜起胳膊,不由自主地將詔書擲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