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城過來的遠征軍在漢城城外二十里遭到了高句麗軍隊頑強的阻擊。此時指揮漢城戰役的高句麗主帥是高羅雲的堂弟,親王高旭。
這個高旭也是一個不輸與高漸離的名將,是高羅雲統一高句麗的得力助手。當他得知大隋遠征軍攻佔開城後,就判斷出,遠征軍的下一個攻擊城市就是漢城。
為此,高旭在加強對開城方面的阻擊力量的同時,親自帥軍猛攻漢城。意圖在遠征軍打破自己的阻擊以前,就消滅掉黃龍水軍。
如果成建制的消滅大隋軍隊,就足以找回一些高句麗軍隊的面子,恢復部隊面對大隋軍隊時的信心。
這段時間,李睿可是帶著遠征軍在高句麗境內縱橫來去,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完全不把把高句麗軍隊放在眼裡。其實這是因為,高句麗軍隊大量聚集在王城平壤,其他地方基本就是不設防狀態。
可是高句麗的廣大老百姓不知道,士兵也不知道這一情況。他們看到的就是高句麗完全攔不住大隋遠征軍,讓遠征軍在高句麗猶如在自家後院一樣來去自如。
這對軍心士氣、民心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以高羅雲不得不命令高旭找機會殲滅漢城的大隋黃龍水軍。因此,哪怕是死戰一場,高旭也不得不賣命了。
可是這世道是不公平的,你想死戰也要有和對方死戰的本錢。
現在李睿就在陣地前沿,看著和遠征軍對峙的高句麗部隊擺出來的拼命姿態,暗暗好笑。
看來這平城之戰,真沒有漏網之魚。導致這高句麗部隊目前還是沒有搞清楚自己在平城失敗的真正原因。現在居然擺出如此密集的陣型,意圖和遠征軍野戰,真是找死。
其實,這也是因為,平城之後的一路的戰鬥,黑山衛都沒有再動用手榴彈,一是被李睿罵了以後知道節約彈藥了,二是黑山衛各連都想試試自己的近戰能力。
不然一通手榴彈雨過去,敵人都草雞了,這仗打的也沒滋沒味不是?
尤其是有李睿那五個字的誘惑,要都是靠手榴彈幹掉的敵人,誰都不大好意思去爭奪那個“龍”字啊。
這也就造成,黑山衛經常是靠甲冑和特種鋼製作的武器參戰。
這一不小心就誤導了高句麗的探子們,雖然免不了讓他們探知遠征軍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小部隊,但只限於盔甲堅固,武器犀利的情報。
於是高旭對這個小部隊的針對性策略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用人命堆死他。
你的盔甲再堅固,你的武器再犀利,只要你還是人,你就會疲倦,會累。那麼,你就會被打敗,被殺死。
不得不說,用人命填,這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對付小股精銳的辦法,雖然笨了一點,但不會有缺失。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黑山衛的這些盔甲和冷武器只是掩護熱武器的幌子,那麼高句麗註定是要再付出血的代價。
李睿此時考慮的並不是如何打贏,有熱武器在手,對高句麗可以說是降維打擊,贏是一定的。李睿考慮的是,如何圍殲眼前部隊,不放過一人。
按道理來說,遠征軍雖然損失了近十萬,但還是有近四十萬眾。而擋在前面的高句麗部隊充其量也就十萬人,就算按兵法而言,也是有全殲的機會的。
只是高句麗親王高旭集合了數十萬老百姓充當士兵,這才讓遠征軍的高階將領們產生誤判,認為對方人多勢眾,不好戰勝。
可這些套路哪裡瞞得過李睿,因為李睿是知道此時的高句麗總共能有多少常備軍士兵的。平壤至少有三十萬,邊境有十萬,這漢城最多也不會超過十五萬,甚至只有十萬也說不定。
所以,遠征軍佔領開城後,並沒有一口氣開啟漢城的包圍圈,而是和圍困漢城的高句麗守軍進行了一天的對峙。
高句麗太小了,這一天時間就足以讓黑山衛摸清所有的敵情。
並通知到漢城內的黃龍水軍,要他們哪怕是砸鍋賣鐵打到最後一個人,也要再堅持三天。李睿的命令,口氣很強硬,要是這三天內把漢城丟了,立斬尉遲炯。
所以,尉遲炯這兩天也是拼命了,把壓箱底的那一點糧食全部拿出來分給士兵,就是希望能再守三天。
“大帥,咱這日子還過不過了?這點存貨拿出來以後,萬一三天後那遠征軍沒有打過來,我們就只有上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