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昇,葵皇都城朝廷大殿內,文武百官位立左右,葵園安坐於龍椅之上,恭候武夷侯楚鴻的到來。
身披散發閃亮銀光的嶄新鎧甲,英勇威武的大紅披風隨風飄揚,與金碧輝煌的皇宮大相吻合,楚鴻大步邁入殿內,在眾官注目下半跪於地拜見當今皇上。
羅宰相看在眼裡並心生疑惑,這出身粗鄙的武夷侯按照往日習慣,必然是穿著那一身髒臭在戰場上廝殺完畢滿布血鏽的破銅爛鎧便前來歇見,可如今的楚鴻居然懂得穿衣打扮,不得不說這身專門定製的甲胃華貴張揚卻符合身份氣質,所謂人靠衣裝,這蠻夷之後居然也被襯托出頗有貴族世家的風貌。
葵園:“愛卿平身。”
楚鴻:“謝陛下。”
葵園:“祝賀武夷侯又獲大勝一場,替朕除去長久以來的心腹大患,有何封賞所欲儘管提出。”
楚鴻:“替陛下排憂解難,為天下蒼生百姓謀取幸福,此乃武夷侯之所思所向,以報陛下當初賞識提拔之恩,無需封賞以作證明。”
葵園:“千金或封地皆不要?”
楚鴻:“不用,謝陛下對臣的一片好意,臣只有一個請求,望陛下能恩准。”
葵園:“准奏。”
楚鴻:“如今雖西域平定漸入安境,但潛藏在中原內的反叛勢力依然隱隱作患,北方邊境屢受匈奴入侵不得安寧,臣懇求陛下賜予特權,戰亂起時臣具備接管周邊城鎮管轄權與排程兵權,助臣平定謀亂一臂之力。”
羅宰相察覺敏銳,插嘴道:“中原之下每城每地皆有其封地太守,管轄與出兵權力不應輕易交由他人手中,武夷侯除害平亂之心值得世人稱讚,但也該遵循葵朝律法,到他人領地應聽從當地太守號令,做好援軍一角職責。”
楚鴻質問道:“為何要聽從無能之將指揮?若他有能耐戰勝叛軍外敵何須本侯援助?戰場之上任由庸碌之輩帶兵佈陣乃軍中大忌,輕則延誤戰機重則兵敗山倒!若羅宰相執意如此那本侯寧願讓其坐以待斃後再將城池奪回,也比聽從那太守指揮冒戰敗風險而白白損兵折將要好。”
羅宰相身後將軍按耐不住,大聲呵斥道:“武夷侯!別以為中原大地之下唯有你驍勇善戰!念在你為陛下除去叛將龐漢戚才在此尊稱你一聲‘武夷侯’,居然得意忘形敢對宰相大人大放厥詞,別尊卑不分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還有出身……”
羅宰相:“驁毅將軍,勿要再言。”
驁毅乃羅宰相手下首席大將,封號“南平大將軍”,如今皇都所處南方之所以能平穩安定其功不可沒,自認勇武不輸武夷侯,自然也是瞧不起身懷匈奴血脈出身的他。
若是平時遇到此番呵斥楚鴻必然回罵過去,但今日的楚鴻卻異常淡定、不以為然,心平氣順回應道:“這大廷之內文武百官之中自然不乏勝於臣之能人,臣今日大膽提出請求並非為個人私利,北境抗夷之路艱鉅險著不容有失,臣希望在開戰後能無後顧之憂,若羅宰相還心存本侯趁機奪權的憂慮,在此本侯承諾等戰事結束必將領地雙手奉還於原歸屬人。”
羅宰相一時猶豫有口難言,此時葵園發聲道:“朕能體會到愛卿對朕乃至葵朝的一片忠心,既然愛卿連平定西域此舉一等大功的賞賜也不要,那小小的要求朕又怎能不答應?”
羅宰相:“陛下!此事還須從長計議!”
底下眾官附和道:“望陛下三思。”
葵園:“眾卿家一同反對,莫非均質疑武夷侯的愛國之心?那如今誰有這膽識與勇謀能替代武夷侯北上再度伐夷?”
底下一片鴉雀無聲,無人敢輕易答應,畢竟此重任若扛於肩上,成功機會甚低且冒著生命危險,匈奴蠻族與中原乃結下世仇,鐵馬群堡被毀、太守花家被株連全族,這些皆是三年前天罡災變之日發生之事,在文武百官腦海中依然歷歷在目。
羅宰相:“如今北境確實乃中原安危的重大缺口,鐵馬群堡歷時三年依舊無法完成修建工作,為了葵朝今後能安穩太平,老臣在此也認同陛下的旨意,讓武夷侯擔當北伐統帥並賦予其特殊軍權。”
葵園點頭道:“那朕往後將頒佈聖旨,武夷侯可安心歸去。”
楚鴻:“謝陛下恩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葵園:“對了,朕尚有一事想要從愛卿那得知,朕的皇弟……葵伍卿與他親屬狀況如何?有跟隨愛卿被押送回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