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臨淮是投其所好到讓陳瑜都沒有拒絕的理由了。
所以,爽快的答應下還不算,直接讓穆臨淮帶著稻種回去梁州府,而耕種這一塊,陳瑜更相信梁州府的農人對如何種稻子更內行。
這一趟,穆臨淮簡直有種出師告捷的暢快感覺,一路上都想著回去要重謝點撥自己的人,梁州府有了碼頭和稻種,還有駐兵之地,雖然比不得徽州府有番邦商人,可梁州府之前的情形和往後的前景,梁州百姓怎麼可能不滿意吧!
當初,尹智榮撂挑子就走了,梁州府百姓是頗有怨言,今年對穆臨淮來說是建功立業的一年,百姓的糧囤就是最直觀的政績。
梁州府的稻田是大越國最多的地方。
最大的缺點就是精米太少,蘇家的稻種要是能和玉米種子那般優秀的話,梁州府必會成為大越國魚米之鄉。
陳瑜這邊要為後續做準備,稻田用的肥料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稻田病蟲害,這是個大工程,陳瑜一直以來都是邊學邊做,這會兒正在置換空間裡奮筆疾書。
有了配方還不夠,還需要製作出來,製作出來比較費勁,因為需要就地取材,原材料的不充裕,還需要替代,陳瑜叫來了耿如春。
“娘,我手底下有了一批專攻苗嫁的能人,這方子我帶走,做成了就過來給您看。”耿如春說。
陳瑜想到了望京府,問:“望京府那邊去年收成怎麼樣?”
“很好,除了交賦稅外,望京府的百姓不會捱餓了。”耿如春提到這個,忍不住嘴角露出笑意,他在望京府被百姓愛戴,那是他這輩子都沒敢想過的尊重。
要不是自己是青牛縣的農官,真想就在望京府定居了。
陳瑜從耿如春的臉上看到了有內而發的自信,這很難得。
蘇家現在可以說距離位高權重就一步之遙,越是到了這個時候,蘇家的每個人的態度都很重要,連帶著蘇家近親也是如此,多少世族大家的傾覆,都是看似從不起眼的地方開始腐壞的。
“如春啊,若是對未來有什麼想法,兩夫妻可以商量,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陳瑜說。
這話讓耿如春心就一沉,趕緊低下了頭:“娘,沒有啥想法的。”
陳瑜笑了:“我倒是挺喜歡望京府的,那邊的農田很多,但農人耕種的手法卻不行,正是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這簡直讓耿如春起了一層雞皮疙瘩,一度懷疑岳母大人會看穿人心,畢竟這個想法自己都沒對巧娘提過啊。
兩隻手扶著膝蓋,手背上的青筋控制不住的凸起來了。
最善察言觀色的陳瑜心裡瞭然,但這話不能自己問出口,青牛縣的農官雖然算不對什麼正經官職,可那也是有官身在的,特別是這樣的小地方,越發顯得比尋常人貴重幾分了,輕易是沒人能捨得下的。
耿如春把心一橫:“娘,我也覺得望京府大有作為,那邊的農田很肥沃,再者百姓窮苦,種不起地的人很多,許多田地都荒了,太可惜了。”
陳瑜點頭,認真的聽耿如春往下說。
這態度也鼓勵了耿如春,他輕輕地吸了口氣:“我和巧娘這幾年手裡存了一些銀子,如果到那邊能置辦上百畝田,我會種地,再僱了長工使喚,往後日子能越來越好過,娘覺得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