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娘坐好了,輕聲:“孃的心裡,哪一個孩子都恨不得護得密不透風的,咱們要去望京府,她能不掛在心上,再者,你都沒跟我說,先跟娘說了,娘保不齊都想著,我要是拎不清過的是耿家日子的話,教訓我一頓呢。”
“那不能,不能。”耿如春嘴上這麼說,心裡也知道蘇巧娘說的沒錯。
夫妻倆來的也快,陳瑜看到兩口子這表情,就知道商量好了。
“望京府那邊有一處宅子,娘送給你們了,回頭家裡有人過去住在你們家裡。”陳瑜把望京府宅子的房契拿出來遞給了蘇巧娘。
蘇巧娘趕緊推辭:“娘,我們有錢,我們到那邊自己置辦個院子。”
陳瑜臉色一沉:“怎麼著?我貼補貼補你,你還不願意?”
“娘。”蘇巧娘難住了。
陳瑜把房契放在蘇巧孃的手裡:“當初要給你們建宅子,你們不願意,我可記在心裡了,如今望京府是個好地方,你們兩口子到那邊只要肯幹,必會發跡,我這個當孃的看著高興,再說了,你們上進我願意幫,真要是不成人的性子,我看都不多看一眼。”
蘇巧娘捧著房契坐下了,低著頭:“知道您疼我們,我們也沒為家裡做過啥,拿了一處宅子,怕你受了牽累。”
陳瑜笑了:“瞅瞅你那針尖似的心眼兒!咱們家的媳婦們什麼品行,你看不出來?就那麼一個不開眼的,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這話說的蘇巧娘哭笑不得,說得好像多厲害似的,要不是崔良秀孃家人太惡毒了,崔良秀到現在都能活蹦亂跳的,不過有一點蘇巧娘心裡明鏡兒似的,就算崔良秀活著,也不敢到蘇家門口興風作浪就是了。
“你們省了置辦宅院的銀子,就多置辦點兒良田,日子都是慢慢過的,別說你們沒為家裡做啥,打從你們回來,咱們蘇家的田地都是你們兩口子侍弄的,娘心裡有數。”陳瑜看著耿如春:“置辦好了田,糧種家裡給出,你該知道好種子才能多打糧,再者我先前交給你的事情,你得下心琢磨琢磨。”
“是,如春記在心裡了。”耿如春在陳瑜面前,除了感激都找不到別的情緒了,雖說是娶了巧娘,可這世上如此拉扯外嫁女日子的孃家可真不多。
陳瑜把各種菜種子都給巧娘一份,叮囑她到望京府過日子要處處都留意,畢竟人生地不熟嘛,當然了,有事到蘇家的買賣鋪子裡說一聲,必是有人護著的。
因為春耕在即,耿如春動作也快,到青牛縣請辭後,一大家子帶著糧種,往望京府去了。
蘇城剛好安排車隊往各地去送種子,自己親自帶著車隊護送他們一家到望京府。
蘇家這邊,到了採茶的時候。
陳瑜帶著汪婆子往茶園這邊來。
嚴母、柳母和柳翠蘭就住在茶山這邊,來的路上陳瑜免不得想嚴青,還有被智海老和尚帶走的小嚴旭。
當然,智海老和尚說柳翠蘭的良緣已至,這事兒沒聽鄭月娥提過,陳瑜心裡是希望柳翠蘭能有個良人相伴的,人生太長,若讓柳翠蘭守到白頭,任憑誰都於心不忍,不過古代女子也真有不少守寡到白頭的,欽佩之餘,還是惹人心疼。
茶園這邊已經成規模了,炒茶的石鍋和鐵鍋擺成了兩排,曬茶的篾筐一排排的在架子上,很壯觀。
蘇家莊沒閒人,茶園這邊忙碌的很。
嚴母是真傾囊相授,去年的秋茶陳瑜喝到現在,確實味道很好,雖說比不得春茶,可入口綿遠清甜,這份製茶的功夫就很值得讚賞了。
柳母勤快,帶著人收拾茶園,處處都精心,茶園那叫一個乾淨。
柳翠蘭跟著嚴母學了一手好好的炒茶功夫,帶著蘇家莊的媳婦兒姑娘們,遠遠地就能聽到歡聲笑語。
陳瑜到了門口,有眼尖的大聲打招呼,二奶奶的稱呼此起彼伏的,陳瑜笑眯眯的點頭跟大家寒暄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