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
參加考試的這些人不存在競爭關係,完全就是憑自己的實力去考試。
馮一平帶著陳明來到國家戲劇院的後臺,後臺要比前面的舞臺要大得多。
國家戲劇院是老一輩人表演現場話劇的地方。
那個時候,
演一出話劇往往需要很多後臺人員佈置舞臺上的場景。
前面的大紅布一拉住,後臺的人就衝上去就和菜市場搶菜一樣,把東西搬下去,再快速的把下一場景的東西搬上來。
這其中的時間要儘可能的短。
因為這是現場話劇。
臺下很多觀眾都等著呢。
大紅布關的久了,現場的觀眾就不高興了。
除了快,還需要穩。
東西搬上來有沒有放在設定好的位置?
搬運的途中有沒有磕碰到?
這些東西都是需要人為注意的細節,老一輩人演話劇,一場下來渾身是汗。
不光是舞臺上的話劇人一身汗,連後臺的工作人員也是一身汗。
幕後的人不比臺前的人輕鬆。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眾更喜歡在家裡看電視,用電腦追劇,刷綜藝。
慢慢的,
現場話劇就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陳明從後臺眺望舞臺上的佈局,舞臺的地面是紅褐色的木板鋪就,舞臺的兩邊有十幾米高的大紅布就和家裡的窗簾一樣。
大紅布的正後方擺放著一些很久的樂器,有梆子、有小鼓、有竹板、有大鑼.......
這些樂器都不常見。
但小時候如果你去看過露天戲班子的話,對這些應該會有些眼熟。
話劇舞臺和戲劇舞臺不分家。
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情景演繹,是說;另一個是妝容服飾襯托,是唱。
況且,
話劇和戲劇都是老一輩人喜歡看的東西。
現代的年輕人很少有喜歡看這些的。
從這一點上看,
話劇和戲劇的發展結果差不多。
“馮爺爺,這個舞臺以前是唱戲的嗎?”
陳明好奇的問道。
他其實看的話劇也很少。
沒記錯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