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高覽、沮鵠、田釋、辛評……乃至於荀諶都不用。
而劉闖的部曲,也不好調動。
許多人都已經安排了職務,恰逢幽州又正好處在一個極為敏感的時期,所以也不好抽調。
“不如,由我前去?”
諸葛亮開口道。
劉闖連連搖頭,“孔明而今,不可以輕舉妄動。
兩位老大人一個坐鎮受降城,一個要負責聯絡張燕,都抽不得身來。而今幽州正是百廢待興,燕京也即將建成,諸多事務需有人居中協調,孔明必須留下來,否則恐怕很難協調……
這次和袁尚聯合抗曹,我心中已有決斷。
袁尚畢竟是袁紹之子,更是而今冀州之主……我們現在需要他在前面為我們爭取時間,所以更要表示誠意。能夠和袁尚對話之人,除極為老大人之外,便只有我可擔當。所以這次若聯合成功,便由我前去和袁尚碰面。其他人過去,袁尚必不會放在眼中,反而會誤了大事。”
劉闖手中,年紀大的人不多。
能夠調派的大人物,更屈指可數……
他說完之後,眾人都沉默下來。
雖然不願意承認,卻又不得不承認,劉闖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主公所言,倒也在理。”
諸葛亮幾人相視一眼,都無奈苦笑搖頭。
的確,他們的年紀太小,聲名也不夠響亮,根本就壓不住場子……如此一來,這出面之人便非劉闖莫屬。
“主公欲帶幾多兵馬?何人為將?何人為軍師?”
對於這件事,劉闖早就和荀諶商議過,而且荀諶也覺得,劉闖應該出面。
劉闖道:“今幽州疲憊,各路兵馬自去歲開始,便連番征戰,早就苦不堪言。
而今子義、衡若和文長所部要駐守北疆,不可以調動;漢升將軍屯兵北山,與文向監視南匈奴和高幹,也不能抽調。張遼將軍需駐守中山,子龍是中山人士,和那張燕有同鄉之誼;而俊乂和觀治此前為袁紹部下,若跟我前往,說不得會引發衝突……這幾路兵馬均不可調動。
我思忖之,此次往鄴城去,不必領太多兵馬,容易引起袁尚的猜忌。
而今袁劉合作,當精誠團結,方能對抗曹操……任何會引發衝突的因素,都必須要考慮清楚。
所以我決定,只帶老羆營和我本部八百飛熊衛足矣。”
“只帶老羆營?”
諸葛亮聞聽,不禁脫口而出道:“這未免太少了些吧。”
老羆營常規滿員三千人,再加上劉闖八百飛熊衛,還不足四千。
要對抗曹操,四千人未免太少,即便是諸葛亮也覺得,劉闖有一些兒戲……
劉闖笑道:“河北不缺兵馬,我此去鄴城,只是為表明我與袁氏合作的誠意,有老羆足矣。”
“那仲康便要跟隨?”
“這是自然!”劉闖想了想,沉聲道:“除仲康之外,令明隨行足矣。
此外,在從子龍那邊把陸遜抽調過來,再加上子家,想來可以應付各種是非,不必再領他人。”
“不可!”
諸葛亮立刻起身,大聲反對。
這一次,連一向和諸葛亮唱對手戲的司馬懿,也表示了贊同。
“子家才幹,我並不懷疑。
只是他並未經歷過大場面,遇到麻煩事未免經驗不足。我知道主公是想要歷練子家,就如同當年主公帶著我,前往徐州一樣。可如今的情況,卻遠不是當年可比。我不是說溫侯比不上袁尚,而是那鄴城的情況太過複雜,容不得子家歷練;至於陸遜……雖則文遠將軍對他頗有稱讚,可畢竟不是主公的人。只讓他二人跟隨主公前往,亮絕對無法放心,請主公三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