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峰得過李根吩咐,確定接下來的加印最多七千五百本。
第一期青春畫報,總計兩萬五千。
再往後,將出第二期。
一方面是兩萬五千本畫報,可以滿足只有李根自己才知道的生產指標五十萬張。
另一方面則是飢餓營銷的考慮。
第一期,不管是書商還是讀者,註定都吃不飽。
等到第二期,他們還會有激情。
至於第三期,李根不知道別人會不會給他那麼多時間。
…………
錢塘城裡,不止一家印書局,輾轉購買青春畫報第一期,送到工坊讓自家印刷技工研究。
“一多半都是彩頁圖畫,這要多少成本啊?”
“成本只是一方面,石印那麼慢,最熟練的師傅你把人手加一倍,搞這麼一本書都要好久。”
“青春畫報用了多久?”
“文禮局那邊打聽,記錄在案也就兩個來月,不知道是否提前開印。”
“這麼大的本兒,怎麼敢提前開印?文禮局不透過那不是傻眼了。”
“最熟練的工人,石印描摹,也沒法這麼逼真吧?”
“難道是雕版?”
“更不可能了。”
“我倒覺得是映像紙翻印的,可是映像紙都是黑白的,而且怎麼把映像紙這麼大量的翻印?”
“畫上這些女人,或許知道情況,去問!”
問回來的結果,仍然讓大家傻眼。
“真有能出彩色映像紙(彩照)的映像機(相機)?”
“可就算是彩色映像紙,怎麼印刷呢?他這絕不可能是真正的映像紙一張張洗出來再裝訂,那樣的話一本畫報成本豈不是要幾百銀元?”
錢塘城之外,東海省其他地方縣市的印書局,也全都陷入不眠之夜。
風聲,也漸漸傳到河口鎮其他人耳朵裡。
“這是那姓李的獨眼龍印的?”
劉洋看著手裡一張被撕下來的書頁發呆。
常聽說美人像是要從畫裡走出來。
但今天劉洋才覺得這句話可以是真的。
手下家僕也感覺不可思議:“省城裡都傳開了,動靜很大,我起初也不敢信,但之前看見有人去李氏印刷廠那裡提貨,才知道是真的。”
“他這一本書要多少成本啊?”劉洋皺眉:“一元一本也感覺沒啥賺頭才對。”
李根就算賺不到錢,如今搞出這麼大的生意,劉洋心中不爽的同時也感到幾分不安。
當初差點因為火災被擠死的印刷廠,真的起死回生不說,生意還越幹越大了。
這股子勢頭,讓劉洋坐不住。
他抓著那張彩圖,趕去見自己的父親劉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