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蓉肅然道:
“蓉兒明白將軍的意思,目前以靜制動最好,放心,等時機合適,我會轉達給他們,說上將軍願意為他們做些事的。”
這話裡有話,其良苦用心,陳天華自然是明白的。
他點了點頭,用欣賞的眼光看向鸞蓉,心道:這小女子就是聰明,一點就通,是個做高階間諜的最佳人才。
“將軍,現在咱們該回到正題上來了,既然您都表示支援蓉兒,要在端午之夜那晚去奪魁,那總該有所表示啊!”
鸞蓉話風倏地一轉,望著陳天華狡黠笑言道。
“那是當然,端午節那晚,陳某一定親自到現場為姑娘去捧場、喝彩,該獻花、獻花藍的,咱決不含糊,另外我再叫上一步軍政界的頭面人物,為蓉兒姑娘捧場。”
陳天華很爽朗地回答。
抬眸瞧見鸞蓉頗為不滿的眼神,他跟著補充道:“不知鸞蓉姑娘還需要陳某再有何表示什麼啊?”
這話搞得鸞蓉是哭笑不得,“那日在紅袖書寓的小紅樓前,聽聞將軍是出口成章,商女不知亡國恨,那首詩詞是一氣呵成,令人驚歎。不知將軍可否為蓉兒的端午之夜、再賦詩詞一首呢?”
陳天華心裡是一陣苦笑,心道:本人哪是吟詩作對的料?這賦詩一首,說白了就是讓本人再抄襲一首唐詩宋詞的名作來著。
不過,當下不比後世的資訊發達,各種詩詞出版物多如牛毛,手機上用搜尋引擎一下,什麼都能出來,這前人的唐詩宋詞名作,清末知曉的是極為少數,抄襲一首倒並不是太難,就是要想一想,詩意正符合端午之夜和鸞蓉的意景,那是最為重要。
這個不便胡亂自誇、沾沾自喜,於是他坦然道:“陳某雖不是什麼才子,但願為姑娘賦詩一首試試,可這需要構思,急不得呵。”
鸞蓉見陳天華答應了,興奮地拍手道:
“太好了,蓉兒早就為將軍準備了一個場所,請隨我上樓去,看看是否滿意。”
鸞蓉拽了拽陳天華的手臂,很大方地伸出那隻蔥白玉手,握住他那熊掌般的大手,踏著木梯上了二層。
倆人像戀愛中的情侶般,手牽著手地走進了二層一間大廂房。
廂房很寬敞,按現代計量,足有一百來平,清一色紫檀木傢俱。
現在的大廂房裡,那是張燈結綵,四周都是紅燭臺,燈籠懸掛,模似了一個端午之夜的場景。
廂房裡只放著二張卷邊蹺足的檀香木矮几。
一張矮几上,擺好了筆墨紙硯,而另一張矮几上,放著一壺上品黃酒女兒紅,下酒用的滷牛肉,白斬雞等,還有一對雅緻的銀酒樽。
古代人吟詩作對,都離不開酒為媒。
原來,這鸞蓉早就給他佈置出了一間‘創作室’。
真有心計,做什麼都運籌帷幄。
陳天華暗暗腹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