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蓉直覺,這個陳天華將來一定是大有作為,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新政權裡面的主要成員,前途無量。
但作為一個青樓花魁,焉能三番五次地、把自己硬送上門去討好,豈不被人看輕?
當鸞蓉將這事的前因後果,給陳天華述說了一遍之後,極想知道他的內心想法。
“上將軍請放心,蓉兒跟您接觸之事,還沒跟文雄先生說起過,想必她知道了也是會支援的,會黨上海方面自然更沒有人知曉這事。蓉兒已真心實意當你作為知已,給我推薦達官貴人之意,全憑你的心思,是否願意,不必太過介意,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為你周旋到底。”
鸞蓉很坦蕩地、把這事說開道。
她其實在隱喻對方,在同盟會黨和他陳天華之間選擇,她更忠誠於後者。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夫君者活嘛!
只要陳天華願意,她鸞蓉就是他的人,隨時都可以為他飛娥撲火。
關於這些,陳天華如此聰慧,自然是心知肚明。
像他這種人物,被各派勢力拉攏,被女人傾慕,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沒什麼可奇怪的。
樹的影,人是名。
他陳天華現在整個大清國,乃至國外洋人那裡,已是如雷貫耳的傳奇人物。
革命黨人早就注意到他,想要拉攏利用,或拉攏不成便動殺機,這是他們的作派。
不過,極少有人明白,陳天華決非池中物,他是梟雄式人物,豈能被人輕易拉攏,去充當爭權奪利漩渦的一員呢?
作為深諳這段歷史的後世人,他十分清楚後面幾十年裡,中華民族陷入軍閥割據,軍閥混戰,自相殘殺,日寇入侵等悲慘歷程,生靈塗炭,百姓命如草芥,水深火熱,不光國家財富資源流失,百姓死亡達數千萬億計,這些,最終都沒有什麼意義和前途可想。
所以,陳天華不想自己,現在就陷入黨爭之中去,他目前只想蟄伏,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在大清國倒塌之前,為給自己爭取更大的崛起資本,為本就苦難的中華民族盡最大努力,不至於讓悲劇重演。
當然,自己的這些真實想法,現在不便告訴給鸞蓉聽。
“不瞞姑娘說,陳某雖然出身寒門,但做人做事卻有自己的準則,目前陳某根基尚淺,不適合過早參與黨爭,羈絆自己,不過,對於同盟會黨的某些主張和行為,陳某還是支援的,至少是同情者。”
“你可以很明確地對那些同盟會黨講,這一切都在你的計劃進展中,最終會達到大家滿意的答覆。”
陳天華的想法是讓鸞蓉傳遞一些資訊,告訴那些迫不及待的革命黨人,爭取工作正在進行時,不能操之過急,以便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鸞蓉聽完,微微點頭,顯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很是心慰。
其實,憑心而論,鸞蓉也不想讓眼前這個男人,參與國內黨爭之中,其兇險宛如無聲的戰場,比邊疆廝殺還有慘烈,動輒家破人亡。
她參加會黨已有四年之多,是文雄發展了她,這期間她見識了盤根錯雜的黨派關係。
除了海內外頂級會黨之外,其餘國內各種五花八門的會黨,還有很多。
華夏人習慣於‘寧當雞頭,不為鳳尾’的理念,什麼同鄉,同學,聯姻,提拔,食客關係,都可能單獨撐頭成立一黨一派,這無形牽連在一起,很難濾清他們的真實關係。
可以說,會堂勢力錯綜複雜,如果沒有一定的背景和強大勢力,有可能剛跳出圈來,就被碾壓得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