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十四,中秋節前一天,清晨。
旭日徐徐東昇,一道金色光芒普照大地。
煤山鎮火車站,長牛鐵路最大的編組站,今早已是熱鬧非凡,這裡正在分批送別前來參觀考察的外地客人。
為此,自治區衙門在列車後面掛上數節專用貴賓車廂,把大家平安送到長興火車站,然後走水道分別離開。
陳天華和許雲媛倆人,這次是專程陪送劉玉芳返回上海,也想順便去瞧一眼剛出世的兒子。
一路上,瞧著許雲媛與劉玉芳親親熱熱的樣子,陳天華心裡明白,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裡,這二個女人在上海早就成為了好姐妹。
清早從煤山鎮出發,一路上無縫對接,當天下午五點鐘就到達上海,還能趕上吃晚餐,這讓劉玉芳對先進的鐵路交通和水陸兩棲的運輸手段,那是讚歎不已。
陳天華和許雲媛都急著想看孩子,劉玉芳自然隨同,她也想一起瞧瞧未曾謀面的小侄兒。
到了許府,許父許母藉故避而不見,她們是生陳天華的氣,又是羞於在外人前露臉。
三人就直接到乳孃那裡,終於見到了出身四十多天的嬰孩。
三個人喜出望外,輪流著抱回嬰孩,直到把他弄醒大哭才罷休,交還給了嬰兒乳孃。
“這孩子太可愛了,兩隻眼睛像雲兒,額頭和輪廓像華之,他取有名了嗎?”
劉玉芳十分羨慕,她與陳琪美不知咋的,結婚六年了,還沒懷孕生子,很有失落感。
“噢,名取好了,叫明仁,乳名小杰。”許雲媛瞥了陳天華一眼,笑盈盈說道。
這個名是小杰未出生時,陳天華離開煤山鎮去剿匪時取好了,若生男孩就叫陳明仁,女嬰就叫陳明瑩。
李淑貞給他生的一男一女,大兒子叫陳明誠,大女兒叫陳明荃,這些許雲媛和劉玉芳都知道。
“嗯,名字起得蠻響亮的,很好。”劉玉芳點了點頭說道:“我想做小杰兒的教母,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陳天華瞥了許雲媛一眼,開心道:
“玉芳姐做傑兒教母,那當然是求之不得,我們倆平時忙於政務,教育這方面比起玉芳姐來,那差距可大了去啦。”
“擇日不如撞日,今晚就到我那裡喝酒去吧,也讓英士一同高興高興。”劉玉芳自然是格外開心。
“那好吧。”
說完,三個人乘馬車前往新閘區仁和裡。
陳琪美和劉玉芳的宅院,是一幢法式小洋樓,外加一個花園,取名叫‘文士雅舍’,聽上去文縐縐的,跟他們倆的眼下事業,完全是大相徑庭。
見劉玉芳帶上陳天華和許雲媛來到,陳琪美那是喜出望外,自然是熱情接待。
四個人在文士雅舍裡飲著酒高談闊論,一醉方休。
……
第二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陳天華本意想留在上海過節,陪陪母子倆,挺虧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