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煤廣自治區的每一個山民,其實都不喜歡種植罌粟,產阿片,之所以有過一段臭名昭著的黑暗歷史,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當地土匪和惡霸地主的威逼利誘,另一個是他們為了自己及家人的生存,被逼無奈。”
“現在,我們這裡之所以敢於鏟罌粟、禁大煙,是因為有衙門的科學規劃,實體經濟的支撐,這裡興水利開墾荒地,農墾與蓄牧業相結合,讓廣大山民增加收入,能吃飽穿暖,另外,自治區衙門還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醫院、發電廠和學堂等,諸位可以到處參觀拍照。”
“只要這裡的山民能夠吃飽穿暖,誰也不會去種植和製作阿片,想要杜絕這個現象,最終的解決方案,就是怎麼樣發展當地的農墾經濟,對此,我們有著最深切的體會,還有許多經驗。”
“……”
坐在這些報館的訪事人群中,還有來自上海銳俊學社的劉玉芳女士。
她對於這裡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和新鮮,作為同盟會和光復會的主要負責人,她得到的訊息遠比別人要多一些。
她到煤廣自治區來,當然不僅是作為學社來進行文化交流,還有其特殊使命。
陳天華這塊特殊的根據地,世外桃源,卻越來越引起了社會各界層,各社團勢力的關注。
所謂的新聞釋出會很簡單,也就是亮個相,擴大自治區的社會影響面。
大約進行了一個多小時。
從釋出會的行政中心離開,走約五百米左右的中心廣場上,正在搭戲臺,晚上七點半鐘開始,這裡有紹興文戲演出,戲子全為女生。
所謂紹興文戲,也就是後世‘越劇’的前身。
到了傍晚,戲臺已經搭成,當地電工師傅把電燈引了過來,打亮了整個舞臺,這樣的條件,在大清國許多城鎮都不具備,沒想到在這句山坳裡,有這麼好的條件。
這個中心廣場很寬很大,數千近萬名當地老百姓早早來到廣場搶佔地盤,場面非常的壯觀,有許多報館訪事場記紛紛舉起了照樣機,咔嚓咔嚓進行了拍攝。
羅二虎的憲兵總隊,派出了二箇中隊約三百餘名軍人,在現場維護秩序,就怕出現安全事故。
來賓數量和訪事等不少。
主辦方的政務委衙門,倒並不介意參訪者的數量和規模大小,只要願意來,都會得到照顧。
免費的水果、山泉水,免費的食宿,還有豪華官輦接送,待遇一流。
這裡無論職位高低,只要是邀請的外地來賓,都是坐在戲臺正面前排的長椅上,劉玉芳跟著政務委副主任鄭坤,來到第二排入座。
鄭坤分管全區對外招商引資和文化交流。
一群穿著新軍軍便裝的軍官來到了這裡,不但執勤的憲兵向這些人敬禮,連附近的很多男女老少,也都站起來向他們問好。
這些人態度非常和氣,一邊走一邊笑著和大家打招呼,用的居然是當地語言。
許多外地來賓都能夠猜得出來,肯定是煤廣自治區的高層人物到了,而且看此情形,似乎已經得到了當地廣大老百姓的尊敬和喜愛。
“他們是浙省新軍駐自治區的第三混成協,剛開始的時候和我們是合作關係,但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的保護者,大家融為了一體。”
鄭坤滿懷激情,而且語氣堅定的說道:
“他們幫助我們剷除罌粟,禁大煙,投資建廠,興辦水利開墾荒地,幫助廣大山民吃飽穿暖,家裡有電燈,孩子們上了學,得了病有可以進醫院治療,所以,在我們這些當地老百姓心中,他們就是神靈就是佛!”
被一支軍隊得到了民心,劉玉芳越來越感覺到這是滿清王朝的恥辱。
她心裡非常明白,這一切得益於她那聰明絕頂的義弟陳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