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智很從容地對陳天華說道。
“李經方?”
陳天華不由得嚅嚅了一邊。
李存智見陳天華臉顯疑惑,自然明白小婿對李氏家族的內情有所不知。
“華之啊,我們李氏族親的脈絡關係,現在應該可以詳細告訴你了。”
“多謝岳父大人信任。”
對於李鴻章家族的詳細資訊,陳天華不是搞歷史研究的學者,自然瞭解甚少。
接著,李存智向陳天華詳細介紹了李氏家族的產業結構與分佈,主要成員情況。
其中重點講述了李經方,以及李經方與中堂大人的特殊關係。
那年李鴻章四十歲,還仍然是曾國藩手下的高階幕僚,默默耕耘了十五年,沒有機會獨立行事。
最讓他尷尬的事情,就是他膝下還沒有兒子。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是件讓李鴻章抬不起頭來的事。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李氏族長將李的六弟李昭慶七歲的兒子過繼,取名李經方。
沒想到,有了兒子李經方之後,李鴻章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一路順風。
過繼第二年,李鴻章受命獨立創辦淮軍,不久調任江南省巡撫。
後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等職。
在李經方十五歲那年,也就是過繼的八年之後,李鴻章奉命接替曾國藩,進京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從此開始了呼風喚雨的三十年。
而且,過繼之後的第二年,李鴻章繼室趙氏終於生下一子,就是李經述。
十四年之後,小妾莫氏又為其生子李經邁。
在李鴻章心裡,李經方就是自己的福星。
誠然自己有了嫡子李經述之後,面對家族和社會上的流言蜚語,李鴻章在正式場合鄭重宣告:
李經方就是我的嗣子,家中長子,享有合法繼承權。
從此,家族裡正式確認李經方為少族長,李府一哥位置從此無人撼動。
李經方本人也十分爭氣,鄉試中得舉人,而且精通五國語言,曾出使過英國、日本、德國等國。
後期,他一直在李鴻章左右從事,相當於中堂大人的一等大秘,和盛宣懷同為李中堂的左膀右臂。
在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期間,部分洋人和朝廷大臣曾秘密勸說李鴻章擁兵自立,成為大總統,李經方積極運作,堅決擁護。
但遺憾的是,李鴻章最終沒有采納,這讓李經方心悔意冷。
在李鴻章死後,李經方沉默了,他看透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在上海,他有空就幫著盛宣懷參與跟外國人打交道,參與礦山鐵路方面的籌建。
多餘時間裡,他當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