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華天馬行空的胡說一通。
至於那個洋牧師懂不懂設計,他有否跟洋牧師學過,包括洋文,無從查證。
反正那個洋牧師據說被義和團給整沒了,劉文傑和範成貴他們不信也得信。
不信,那他的設計圖是怎麼搞出來的?
難道還真是閻羅殿裡帶來的?
恐怕閻王爺他自己都是一竅不通呵。
“很好土根!你就安心搞這個石灰窯場吧,專案的土地申報由我和保長大人幫你弄了,需要資金過些天,咱們一起坐下來再議。”
劉文傑先給予蓋棺論定,然後拽了拽範成貴你長袍馬褂道:“怎麼樣?成貴兄。”
“這個我沒什麼意見,只要你文傑兄同意的,我範成貴一概支援,往縣裡你去,鄉里我簽字畫押即成。”範成貴咧嘴一笑,坦言道。
他們范家,從他父親開始,很尊重劉文傑一家,後來學堂入股,劉家也是網開一面,讓范家成了校董,似乎臉上貼了金子。
所以,範成貴也同樣很尊重劉文傑。
“那就這麼說定了。”劉文傑心裡一塊石頭落地。
臨別前,範成貴用手拍了拍陳天華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這些都沒問題,土根啊閒話一句,就按劉里長文傑先生的意思去辦,到時候我想入點股,你可別不買賬哦。”
“瞧大人說的,借我十個熊膽也不敢吶,何況投資入股是對我事業的一種支援啊,我求之不得!”這些冠冕堂皇的話,陳天華還是會說的。
先把小作坊先立起來,做大了有了一定實力,慢慢建立人脈,到那時牛鬼蛇神進來都不怕。
“……”
聊了一會,範成貴,劉文傑他們離開了,立項工作也就這樣談成了。
這是個很高效的現場辦公會議,誰說清末時期辦事效率低下?
一切都是事在人為,還真的要講人情世故,講究策略。
……
一個完全按照陳天華自行設計,自行安裝除錯的石灰窯場,初建成功了。
雖然有儀器儀表輔助,但以後有規模開爐煅燒,現場需要有技術和經驗的老師傅把控最好。
他首先從宜興一家石灰窯場,挖來一名姓耿的,叫耿繼中的煅燒老師傅,做了窯場的總技師。
耿師傅順便帶上了他的二個徒弟,這更好。
原先建成的那個一車間,其空間可以裝下二個煅燒爐窯,現在一號爐窯邊上,再建個更大的二號爐窯。
一號爐窯最先生產出來的石灰石,滲合成石灰沙漿砌成的牆體,經過一個多月觀察,測試,其堅固成度大大高於外地的石灰石產品。
請來許多泥瓦匠進行專業評判,都一致認為屬於優質石灰石產品。
清末衙門裡,沒有像後世那樣的產品質量檢測部門,完全依靠市場認可,尤其是那些大牌的泥匠師傅敢用,肯用。
所以,這些大牌泥匠師傅,他也是拉擾了一批過來,又送禮又請客的。
一切塵埃落定,陳天華決定正式投入資金五千大洋,讓窯場進入試執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