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考不上功名,將來做個生意,當個帳房先生,夥計什麼的也成,總比種田強吧。
反正,能識字的夥計工錢,比那些睜眼瞎的白木頭,要高出不少。
陳土根就是個例項,父母親送他上雙棲學堂,又送他到縣城,而縣城還需要寄宿,費用肯定不低。
當然,這裡的父母親送孩子讀書,可都是男孩,女孩就另當別論了。
在雙棲學堂裡的學生,只有不到十個女孩,佔整個學生總數的一成還不到。
而這些女孩,可都是校董家族的子弟,或有錢人家的女孩子。
像幼娟這種年齡偏大,又是外姓的普通人家,來這裡讀書實屬罕見,整個學堂裡都投來異樣的目光,唏噓不已。
雙棲學堂的課程表,大致如下:
晨讀:先生帶讀,集體朗誦,抽人點讀,老師評論。
習字:練習寸楷一百字以上。
經義:先生講解四書五經。
午餐。
背誦:學生溫習課本,背誦章句及課文。
辭章:先生講詩、講對聯、講古文。
晚餐(指寄宿生。
晚自習(指寄宿生:溫習今日所學,偶爾講解習文。
在陳天華的頭腦記憶中,四書五經的學習順序排列為。
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四書五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也是中國傳統舊學的主要內容。
幼娟讀的班級,自然是最低年級,得從頭學起,從識字開始。
雖然決定讀書之後的十數天裡,她纏著陳天華教她識字練字,至少家裡人的姓名她認識了。
‘陳幼娟’幾個字歪歪扭扭地會寫了,只是東倒西歪的站不直。
她們這個班共有二十幾個學生,實足年齡應該都不會超過十歲,裡面只有一個小女孩,明顯是富家子弟。
過了年,幼娟的實際年齡應該滿十四歲了吧,真處在發育狀態,比班上所有同學都高出一頭,長得確很高大。
她一個傻大個就坐在最後一排,孤單的一人,既新鮮又忐忑不安地在上課。
同班同學都是很好奇地看她,不時地交頭接耳,讓她很不自在。
好在這個班的課程,主要是三爹法康在上,自然會得到一些照顧。
陳天華站在教室窗子邊上,觀察了十幾分鍾就離開,他轉到年級高一些的班級,準備靜靜觀察一下。
他很好奇,這清末的鄉村教學,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
這個班應該是高年級,學生全是男生,年齡都在十三歲至十五六之間。
站在講臺上的授課先生,五旬以上,穿著件粗布棉長袍,長著白淨清瘦的臉,估計是個老學究老秀才。
他的眼睛似乎還有些近視,但沒戴眼鏡。
估計是買不起。
此時,他正細著眼睛在給學生們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