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根…不天華,你現在鄉下做什麼?”
陳天華抬手,不卑不亢道:“回先生的話,晚輩如今在鄉下搞些水產營生。”
劉玉芳立馬接過話來說道:“他能下湖捕捉河蚌,養珍珠的大河蚌,收穫不少大珍珠。”
蔡鶴卿又道:
“我看天華不但能經商,而且還是個能把握時局,非常聰慧之人,我會識相,天華不妨空餘時間裡,多往中西學堂來走動走動,相互可多做交流。”
他明顯是在發展志同道合之信徒。
“先生高義,晚輩多謝先生抬愛,天華一定謹記先生教誨,有空自然會到中西學堂向先生請教。”陳天華欠身道。
其實,對於清末那時的覺醒年代,陳天華還是有所保留的,他並不想成為無故的先驅者。
他想做腳踏實地的事。
食堂廚子把重新沏好的茶端上來,三兩下功夫,把桌子打掃乾淨離開了。
蔡鶴卿抿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對陳天華說道:
“土根是村裡的習慣叫法,算是俗稱但不能登大雅之堂,天華這大名可以,但怎麼能沒有字呢?”
這個年代,每個男子成年需要取一個字,這是一種社交場合的暱稱,顯得有身份。
各種場合用名和字都有講究,古往今來,一直沿用至今。
陳天華深知蔡先生為他好,故解釋道:
“我的父母在鄉下沒什麼文化,現在父親又出了事,這字就更是沒辦法取了。”
“這就叫命運,你與文雄同鄉,又以姐弟相稱,若不嫌棄的話,我來替你取一個吧!”
聽到鶴卿先生如此說來,陳天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讓一位德高望重的歷史人物取字,這真叫三生有幸。
旁邊的劉玉芳和陳琪美也是驚愕不已,都沒想到博學多才、而又孤傲的鶴卿先生,竟如此看重一位初次見面的鄉村男孩。
陳天華激動的不知如此表達,只得深深作揖道:“天華求之不得,多謝先生賜字!”
蔡鶴卿撫著淺淺的八字鬍鬚,徜徉道:
“你名天華,華夏民族的天際,志向遠大啊,你的父母希望你有遠大前程,節衣縮食地供你上私塾讀洋學,故給你取大名為天華。”
“而土根則是你的小名,意為葉落歸根,故土之根,期望你將來發達了,別忘了故土之根。”
“是的,先生!”陳天華喉嚨嚅動吟了一聲。
尚不知陳少安和薛婉珍夫婦倆起名時的想法,但後世父親取名還真是有這層意思。
“既如此,我就給你取字為華之,延續你父母希望你葉落歸根之意!”
陳天華心裡一陣思索,見劉玉芳和陳其美投以讚許目光,心裡就一個肯定:華之,好字。
於是,他再次起身,深深作揖道:
“再次感謝先生,謹記教誨,不忘鄉土。”
“好好…以茶代酒慶賀一下。”
“……”
深秋的紹興多雲天氣多些,天上的太陽就像是深閨修女,羞答答的。
雅間裡師徒們暢聊連日來學堂裡的事情,各自抒發己見和胸懷之情,遙望過去,感嘆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