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陳世棟又來給張白薇補課。
講完課之後,他找出幾張張白薇平時的考試卷子,將其中的錯題謄寫下來,組成一張試卷,讓她重新再做一遍。
張白薇說:“你在我身邊看著我做,我心裡怪緊張得慌,不如你先到姐姐屋子裡待一會兒,等我做好了試卷過去找你。”
陳世棟說:“女孩子在閨房,男士怎麼能隨便出入?我還是在書房坐著吧。”
張白薇拉起陳世棟,說:“哎呀,都什麼時代啦,你還這麼封建,走,我送你過去。”
她敲了敲張紫萸的房門,張紫萸起身開啟房門。
見妹妹和陳世棟一起過來,便將他們讓進了屋。
張白薇說:“我要做考試卷子,讓世棟哥哥在你房間裡待一會兒,你不會反對吧?”
張紫萸笑道:“薇薇,你說的什麼話呀?陳大哥又不是外人,你和我,都跟他的親妹妹差不多,來,陳大哥,快請坐吧。”
張白薇回書房做試卷去了。
陳世棟坐了下來。
看見張紫萸正在看書,就問她看的什麼書?
張紫萸將書皮翻過來給他看了,是一本《醫學衷中參西錄》。
陳世棟笑著說:“看來你要成為中西醫結合方面的專家了,我兩次見到你看書,都是看的這一方面的書。”
張紫萸臉一紅,說:“我哪會成為什麼專家呀?不過是感興趣而已,我都是偷著看的,如果讓我爹知道了,他老人家肯定不高興。”
陳世棟點點頭說:“可以理解,你父親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很傳統的東西,中國傳統的東西,都講究一個和字。”
張紫萸問他:“這個和字怎麼講?”
陳世棟說:“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講究中和,喜怒哀樂之末法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孔子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他的學生有子則提出了和為貴,你們中醫的養生之道,是不是也講究一個和字?”
張紫萸點點頭說:“是的,中醫講究身心之和,天人之和,所謂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古代的建築也將就一個和字,有機會你可以去北平看看,清朝的宮殿的名稱,也體現了一個和字,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還有太和門、雍和門,蘊含著內和外安的意思。”
張紫萸沒想到,陳世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至深,她不由自主地聽入了迷。
陳世棟繼續說:“在哲學上,‘和’與‘同’的關係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先秦時期,所謂‘和而不同’,東漢時期,王充指出:‘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和,中有離。’和與合相通,你們中醫的理論基礎,不是天人合一嗎?”
張紫萸用崇拜的眼神望著陳世棟,使勁點了點頭,希望他繼續說下去。
陳世棟卻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我這有點顯擺的嫌疑,在你面前說這些,算得上班門弄斧了,說了半天,我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受過傳統中國文化教育的人,很難接受西醫的理論,特別是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他們會認為這是很血腥的東西。”
張紫萸回應道:“可不是嘛,中醫認為,西醫動輒就開刀,有點恐怖。”
陳世棟禁不住呵呵笑了起來,說:“那是你們對西醫的偏見,西醫分為很多專業,並不是都動刀子,不動刀子的時候居多。”
張紫萸說:“連我受過中學教育的人,都對西醫有誤解,何況我父親呢,只上過幾年私塾,讀的都是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陳世棟接過話茬,說:“這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於你父親來說,中醫理論,已經根深蒂固地鐫刻在他的骨子裡了,很難再接受完全不同的西醫的理論。”
他望著張紫萸,微笑著說:“而你就不同了,正規中學畢業,接受過新式教育,更容易接受新鮮的東西。再說來了,你這麼冰雪聰明的一個人,將來,肯定能在中西醫結合方面作出一番成就。”
經他這麼一說,張紫萸越發不好意思起來,謙虛地說;“陳大哥,你過獎了,其實我這個人其實很笨的,有時候比微微還笨,慢慢你就會發現了。”
一邊說,一邊低了頭,將衣服上的銅釦子捏來捏去。
從上次,帶張紫萸和她的弟妹們一起去打了一場網球,陳世棟就發現,張紫萸在刻意迴避他的眼神。
他感到很納悶,要知道,張紫萸可不是個嬌柔造作的女孩子,為什麼刻意迴避自己呢?
借今天這個機會,不如從側面問問她。
陳世棟猶豫了一會兒,問道:“紫萸,你年齡也不小了,有沒有考慮過個人的問題?”
張紫萸的臉更紅了,囁嚅了半天,才小聲說:“我們這樣的家庭,沒有考慮個人問題的自由。”
陳世棟搖搖頭,著急地說:“紫萸,你什麼都好,就是太內向了,不大像受過新式教育的人,你看薇薇,就比你開朗活潑多了。”
“我也想和微微一樣開朗活潑,可人的性格不一樣,我的性子比較像爹,薇薇像媽多一些。”
陳世棟點點頭,說:“雖然我跟你們家人見面不多,的確像你說的這樣,你有沒有想過,要改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