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醫路風雨情 > 第1章 父子名醫冠興州

第1章 父子名醫冠興州 (第2/2頁)

張炳善天資聰穎,記憶力過人,12歲已將《黃帝內經》、《傷寒雜病》爛熟於心,20歲已經醫名遠播。

那一年,興州州判的太太得了一種怪病,一到夜裡不睡覺,只想唱歌,一家人被攪得無法入眠。

州判頗感苦惱,延請了數位名醫診治,均無效果。

夫人的嗓子都唱啞了,還是止不住想唱,漸漸的,出現飲食不思,花容月貌變得憔悴不堪。

聽說張應權醫術了得,州判便派人來請他出診。

偏偏這一天,是張應權一位老友的生日,張應權到鄉下給老友賀壽去了,要盤桓幾日方才回來。

當差的將夫人的病情一說,張炳善毫不謙虛地說:“夫人的病不用我爹,我就能治,我爹下鄉去了,要好幾天才回來呢,如果信得過我,我現在就跟你走。”

當差的一聽,這小子口氣不小哇,好幾位名醫都沒能治好,你個毛頭小夥子能行?

看到當差的一副不信任的樣子,張炳善說:“不相信我就算了,反正耽誤了夫人的病,也賴不上我。”

當差的也怕請不到大夫,被長官責備,他思量了半天,反正夫人的病也沒少請大夫,多他一個也不多,大不了他沒治好,他爹回來替他補救唄。

州判一見當差的請回個娃娃大夫,一臉的不屑。

張炳善並不在意,他審視夫人面色萎黃,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數,已經有了九分把握。

他對州判說:“夫人的病在脾臟,脾在色為黃,在聲為歌,所以夫人面色萎黃,喜歡不自主地唱歌。”

“別的大夫也是這麼說的,可吃了他們的藥,並不管用呀。”州判一聽,果然不出所料,這個小大夫也沒有什麼高招兒,跟前面幾個大夫一個腔調。

張炳善繼續說:“脾喜燥而惡溼,所以很多醫者見脾之病,便燥溼化痰,此謬也,夫人的病機為脾熱,當清理脾熱,瀉黃散化裁便可。”

說完,不慌不忙地提起毛筆,工工整整地寫好藥方,遞給州判,州判半信半疑地看看藥方,又瞅瞅張炳善。

張炳善知道州判信不過自己,便不卑不亢地說:“扁鵲說過,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信巫不信醫,就是其中的兩條,病人或家屬態度不端正,不充分相信醫生,這病怎麼能治好呢?”

州判見大夫年紀不大,話說得倒十分在理,就大手一揮,對當差的說;“你跟他去取藥,我暫且信他。”

結果,六副藥下肚,夫人的病好了一多半。

之後,張炳善又用醒脾和胃的藥,給夫人調理了半月,夫人便完全康復。

州判親自出馬,給裕興堂送來一塊金匾,上面寫著四個大字:“妙手回春”。

張炳善系父母老來得子,先天腎氣不足,雖頭腦聰慧,但體弱多病,與夫人馮淑蘭成婚後,只生育了一女一子。

中年之後,他的身體更是每況愈下,早已與夫人分室而居。

每日大病沒有,小病不斷,幸虧自己是大夫,深諳調理秘訣,整日裡藥不離口。

其女兒名張玉嬋,從小不喜歡讀書,但愛女紅,跟著母親料理家務,倒也十分勤快能幹。

兒子張再景資質一般,張炳善總是安慰自己,再景悟性雖然差了一點,但他肯下苦功,所謂勤能補拙,將來,還不至於辱沒了張家的門庭。

裕興堂到了張炳善手上,已經成為興州城最大的醫館。

張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叫做殺富濟貧,對富人收費毫不留情,對窮人能少收就少收,甚至不收,雖然如此,張家醫館的利潤也相當可觀。

富裕起來的張炳善,犯了富人的通病,變得越來越講究起來,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講個排場,就說張家的大車隊吧,那可是興州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張家一年四季都派人外購藥材,入冬後的採辦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張家養的五輛大車都會派出去,那可是全城最好的大車,每輛都套了三匹壯年的大青騾子,車廂都是用好油布封的,前面帶著簾子,別說下雪,就是瓢潑大雨也漏不進一滴去。

城裡多少趕車人都擠破了頭,就想來張家做車伕,不說別的,夏天出差都是一色的白細布夏衫,青細布燈籠褲,灰色葛布帽子。

冬天則是石青的羊皮大氅,羊皮褲,黑皮帽子那麼一戴,遠遠望去,高頭大馬,精壯漢子,長鞭子“啪啪”一甩,要多神氣有多神氣。

老朋友趙靖奎曾提醒過張炳善,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家裡的車隊太過招搖了,這未必是件好事,太平盛世倒也罷了,一旦遇到兵荒馬亂的年景,恐怕會遭遇不測,做事還是低調些好。

張炳善卻不以為然,他笑趙靖奎杞人憂天,就算是兵荒馬亂的年景,也不至於有人惦記上他家的藥材,除了開醫館、藥鋪的,誰稀罕那個。

正是因為張炳善過於自信,張家的大車隊後來果然出了大事,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最新小說: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 重生後我拐走一隻皇子 穿越後,我帶丐幫富甲天下 錦衣衛之無極之證 重生後拿捏了前夫死對頭 失格魂縈 重生嫡女的打臉日常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