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當白布清淨無為,放空一切後,便自然而然的入定了,然後開始將心中默唸了數百遍後的太上妙始經心法流轉於心。
其中講道:但常愛氣惜精握固閉口,吞氣吞液液化為精,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復化為液液復...
神是氣之子,氣是神之母故用常坐法,亦可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步步工法...
非常道、是心可道之道這就是可道之道。如此懷道的聖人聖人效天地亦無容心。
意行則神行神行則氣散,神聚則五行真氣結成刀圭自然身中有身,沖和氣透醍醐灌頂...
白布從中悟到,修道過程即是生靈由後天返還先天的一個過程,其中更蘊含了五行生滅之道,步驟有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
道書又講: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也。
理、氣之具也;是故太虛真陽之氣感於太虛真陰之氣一化而為曰、星、雷、電,一化而為...
要常養神勿失生道,長使道與苼相保神與生相守,則形神俱久矣氣歸自然,神歸虛無...
白布得悟,性乃天養,命乃後成,性命雙修才可順利的得返先天,先天自成虛空化物。
道書又講:神是性兮氣是命神不外馳自定。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道者通其陰陽也,氣通其萬物也。
失者著於有為之道也,失者是其無為之德也。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腎屬水王於冬,人之元氣亦有尾閭之壑,故象於水焉,是知土藏其風風藏其土,土藏其水水藏其土。
白布一番消化過後,知命是為根基,陰陽輔其路,修煉之道五行之命,異化者風雷二道也。
道書內還有一篇關於境界修為的詳細筆錄:因人族命數有定,修道者達至一定境界便需要專修五行其一。
其中以金系殺伐之道為最,可以一敵三,卻因進境緩慢,極難修煉,其道者不多,修肺。
水系柔和最易修煉,進境最快,多為天資不高之人首選,修腎。
木系與命相連,命數可改,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與天爭命,修肝。
土系重力,修士體魄遠超其他,最為難纏,在修煉界為中流砥柱,修脾。
火系者破壞力驚人,往往可與其他系同階修士以一敵二,需要過人的天資境界方可駕馭,一旦走火入魔則危亦,修心。
其中天縱之資者,一旦得悟冰霜、業火、涅土、重水、陽木此等異變之道,越階戰鬥亦屬正常。
五行亦相生相剋,戰況亦千變萬化。
普通人則體內蘊含有駁雜的陽氣,各種淺顏色能量皆有,在一陽力至五陽力之間,壽元六十至一百二歲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