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胡炎手中的拜年禮物一空,只拎著自己的皮箱,出現在和平區。
拜年,各地都有講究。
按津城的習俗,初一拜鄉親,初二“迎婿日”姑爺上門,初五不拜年。
這天叫“破五”,誰要來家裡拜年,會被認為是小人。
大家哪兒也不去,待在家裡包餃子,而且切菜的時候,菜板要剁得叮咚響,暗示剁“小人”,連包餃子,都有捏“小人嘴”的意思。
像胡炎跟少馬爺這種關係,初三、初四探望一下最合適。
至於其他的人情世故,輪到他頭上,倒是簡單。
父母走得早,胡炎人還太小,再加上如今十年一過,記不太清楚,也斷得差不多了。
利索得處理完人情往來,剛好輪著演出幹活。
挺好!
打車上下來,胡炎拐過一道彎,便到了津城大劇院門口。
抬眼一瞧,他臉上直接笑了。
只見頗大的劇院門口,又是人頭攢動,熱鬧不已。
同時,此起彼伏的津城口音傳來,聽著也很有腔調。
“勞駕,借光!”
“受累您抬抬腳讓我過去!”
“介天氣,似嘛回事嗎?雪下完還不見日頭,介冷颼勁兒。”
“晚上介郭德剛使幾場活兒?”
“……”
看著眼前熟悉的一幕,德芸社在津城的火爆程度,胡炎直接心裡有了數。
當然,他也同樣清楚得很,這些人其實都只是來捧郭德剛而已。
至於班子裡的其他演員,在人家眼裡,估計差得意思,可不是一星半點。
不為別的,就因為腳下這座城市叫“津城”,是全國聞名的“曲藝之鄉”。
相聲,起於京城,聚於津城。
生活在相聲窩子裡的這幫老少爺們,不但愛聽相聲,更加懂相聲。
說一句“遍地相家”,也就是行家,應該都不好反駁。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賣臉賣騷,在別的地方可以,甚至在四九城都可能有人捧。
但在津城,在津城人眼睛,指定不行。
想要掌聲?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