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
想到這裡。
張瑩忍不住重重嚥了口唾沫,看著朱祁鎮說道:
“朱先生,您的意思莫非是”
“霓虹人如今崇拜的至高神,其實只是華夏最拉跨的王朝之一分封的倭王?”
朱祁鎮嘿嘿笑了兩聲,整個人少見的帶上了些許猥瑣:
“沒錯,這點在郭頒記錄的另一冊文獻中還有更清晰的記錄。”
“那冊文獻位於《永樂大典》的2333卷,內容是【懷帝覽使者卑諂之姿,聖心甚悅,遂賜已故卑彌呼以“天照”之嘉名。名之所寓,一則彰其正統之尊,二者明倭島乃受天子之光所佑.】”
“同時這位孫笑川使者前來覲見司馬熾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為當時的倭國糧食欠收,天皇又沒有後世那般神聖,因此應神天皇帝位不穩,方才派遣使者前來求助。”
“媽耶.”
看著侃侃而談的朱祁鎮,張瑩與王通二人齊齊陷入了震驚。
卑彌呼不但是神功皇后,還是天照大神的原型?
這訊息要是傳出去,那些霓虹人豈不是得分分鐘炸了?
誠然。
卑彌呼雖然沒有做過對魏王獻身之類的香豔橋段,但光是她曾經向曹魏臣服朝拜的記載,就很容易讓那些有莫名自尊心的霓虹人紅溫了。
當然了。
考慮到《三國演義》在霓虹那邊擁有大量狂熱粉的情況,保不齊到時候有些霓虹人反倒還會有點小興奮?
畢竟這個民族有些時候的腦回路確實挺奇葩的.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
就在王通與張瑩大眼瞪小眼之際,朱祁鎮忽然像是老爹似的拍了拍腦袋:
“除了卑彌呼是天照大神的原型之外,我們還在《永樂大典》裡發現了另一個事件的記載——之前不是說了麼,我們一共發現了兩位史學家的記錄。”
“其中有關卑彌呼的記錄出自西晉的郭頒,而東晉習鑿齒記錄的則是另一件事。”
說到這裡。
朱祁鎮刻意拉長了些許音節:
“那就是霓虹的第十六任天皇,是華夏人。”
注:
《永樂大典》這段情節屬於我個人二創,大部分內容都有一定資料可以考證,不過同樣也有能夠反駁的理由,所以大家當熱鬧看看就好,但我能保證的是這些情節經得起一定程度的邏輯推理,不是那種【牛頓是崇禎遺腹子】的無腦YY。
某種意義上這和《永樂大典》藏在哪兒一樣,有的人說它被燒了,有的人說它在永陵,我採用的說法是後者,然後再根據一些現有的證據資料進行創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