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有能力站到那裡,卻靠著其他方式與其他真神並肩,即便是自己心理也不會怎麼舒坦。
嗯,和萬訂女裝啥的無關。
怎麼說呢
矯情往上,風骨未滿吧。
除此以外,徐雲的年齡也是個大問題。
歷史上最年輕的諾獎得主叫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得獎的時候才17歲,但他獲得的是和平獎——這玩意兒有多水就不需要介紹了。
物理學獎的最年輕得主叫勞倫斯·布拉格,他得獎的時候和徐雲現在的年紀一樣,也是25歲。
但他獲獎的時間是在1915年,整整一百零七年之前
近30年來。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最低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54.5歲。
在這種基礎上。
再考慮到徐雲本就不上不下的貢獻,評審組那邊大機率不會讓他透過提名。
至於如果他真的過了稽核.
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到時候必然有大量的質疑、抨擊撲面而來。
這是徐雲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因為這對趙政國和潘院士很不公平。
趙政國如今奔70去了,他一力推動了國家高能物理的建設,97年的時候擔任過BES負責人,2008年雪災的時候毅然婉拒了海對面的高額待遇,回國搞起了粒子科研。
一身功勳赫赫,卻又節儉異常。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時候還穿著一件80塊錢的白襯衫,出門只做二等座,手錶還是06年一個學生送給他的雜牌表。
與這份節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趙政國如今每年把收入的50%拿去做了慈善——他在黔南供養了三所希望小學。
作為一個不需要愛心人設,也不需要慈善去減稅的科學家,趙政國的做法沒有一絲一毫炒作的嫌疑。
潘院士的年齡雖然要年輕一點,量子加密通訊這個方向也極具前景。
但不久前隨著及Anton Zeilinger獲得了諾獎,在為量子力學證明的同時,也堵上了潘院士獲得諾獎的可能——因為Anton Zeilinger正是潘院士的導師,二者做的是一個方向的研究。
只是Anton Zeilinger做的是“道生一”,也就是單光子的量子隱形傳態。
潘院士做的則是“一生二”,即將單光子擴充套件到多光子。
雖然目前潘院士已經突破到了十五光子,但貢獻依舊不如Anton Zeilinger1997年從無到有的突破。
而按照諾獎慣例,很少會把獎項發給同個方向的成果。
除非潘院士真的搞出了量子隱形傳態,達到了“三生萬物”的境界。
否則他這輩子基本上很難有機會得到諾獎。
而眼下的孤點粒子,卻是一個絕佳的評獎機會。
和這兩位大佬比起來。
如果在提名者里加上了一個徐雲,屆時外界必然會出現大量的風涼話和議論聲。
保不齊啥‘太子’之類的帽子就會扣到徐雲身上,給原本值得慶賀的事兒籠罩上一層陰霾。
當初科大在輿情事件中做出了‘舉科大之力’的承諾,這份恩情徐雲從未忘卻。
所以無論是出於對兩位大佬的憧憬,還是出於對科大報恩的想法,他都不願意見到那些言論的出現。
當然了。
如果換做其他人,估摸著也不會考慮太多,畢竟這可能是此生僅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