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們就搞出一個平行和反平行交替的電子束,讓它們去撞擊鉛粒子。”
“屆時他們有很大的機率會發生湮滅,變成光子,光子再生成一對正反夸克。”
“但是由於夸克禁閉的存在,最終夸克並不會直接被探測到,而是會發生強子化,變成一堆強子沿著最初夸克的方向噴射出來。”
“而4685Λ超子就是一類強子,所以在最終的實驗中,我們一定能看到有兩個相反的方向上出現了一群粒子。”
“湮滅的量級足夠把細微的反應放大,到時候比較相反方向的噴柱軌跡就行了。”
陸朝陽靜靜聽完徐雲的想法,緊皺的眉頭卻沒有完全鬆開:
“這確實是一種放大的方式,但是小徐,我們怎麼才能找到4685Λ超子等等!”
話沒說完。
陸朝陽驟然便意識到了什麼,轉頭看向了徐雲:
“那條軌道?”
徐雲用力點了點頭:
“沒錯。”
這年頭所有微粒的軌道都只能透過雲室逆推,但唯獨4685Λ超子超子除外。
因為
它有一條已知的機率軌道!
也就是徐雲當初計算出來的、由趙政國和潘院士合作發現孤點粒子的、引發了微粒愛情故事的那條運動軌道!
換而言之。
徐雲和陸朝陽只要按照軌道的波函式進行預處理,那麼就一定可以測量到孤點粒子的電磁互作用情況。。
因為從出生到終焉,孤點粒子都和4685Λ超子伴生在一起。
想到這裡。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潘院士能夠說出讓徐雲和陸朝陽現在就開始試驗這種話,除了對他們有信心外,還有另一層的潛意思:
那就是實驗室目前的裝置水準,完全可以負擔起相關實驗需求的精度。
因此很快。
徐雲和陸朝陽便就地設定起了相關數值。
“平行的和反平行的交替一秒100次應該夠了吧?”
“數學上沒問題,不過要不保險一點,提高到200次吧。”
“行,那麼4685Λ超子的散射機率呢?”
“稍等,我在計算大概五千分之三吧。”
“五千分之三,也就是四分鐘左右可能出三十組資料.所以時間就設定80分鐘如何?”
“彳亍。”
“那麼耦合區域呢?劃定多少?”
“1毫米應該夠了。”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