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湯先生,艾維琳學姐她還沒到嗎?”
老湯將手在圍裙上擦了幾下,下巴隨意的往窗外一努:
“她今天要去詩班練唱,可能要晚點才會過來,總之肯定能趕上飯點就是了。”
說完他快步走到徐雲身邊,將房門關上,壓低聲音說道:
“羅峰,你要的東西我都準備好了。”
徐雲原先還在琢磨著自己有啥活能幹的呢,聞言立時心中一喜,確認道:
“湯姆遜先生,全都找齊了?”
老湯點點頭,掰持著手指說道:
“印度運來的老鼠斑、豬大腸、豬腰,雞內臟、牛肚還有切成絲的牛肉條......話說這些東西真的好吃嗎?”
徐雲用很微妙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開玩笑。
這些食材只要保證足夠新鮮,待會兒你能把你的手指縫兒都舔乾淨咯!
沒錯。
今天的這場聖誕晚宴上,徐雲準備來個中西結合,秀上一波中餐。
畢竟在英國的聖誕晚宴上,必要的食物其實並不多。
真正不可缺少的不是很多人潛意識裡的火雞,而是一個小五件套:
聖誕布丁、聖誕果肉小餡餅、聖誕薑餅、烤鰻魚以及蛋奶酒。
因此從菜品角度上看,徐雲有著很充足的補充空間。
實話實說。
後世的中餐行業,在國際上的境遇有些複雜:
首先,中餐在國際上佔有的份額其實是非常可觀的。
你看看老友記,看看生活大爆炸,再看看復聯四,
從謝耳朵到寡姐,都喜歡沒事吃箇中國炒麵啥的。
但另一方面。
中餐也很少能進入高階餐飲市場,都是和街頭披薩街頭熱狗競爭,地位相對有限。
很多菜品出國後,往往都會逐漸演化成符合歐美飲食習慣的魔改版本。
許多人往往會從飲食習慣啊,評級規則啊這方面去解釋。
但實際上。
一切從餐飲本身去解釋的回答都是無力的辯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說白了就一句話:
餐飲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國際地位的反應,而國力決定了國際地位高低。
華夏近代史被人按在地上揍了小一百年,直到幾十年前才迎來了復興之光。
在這種情況下,你指望人家去把你的飲食文化放在高位?
不可能的。
只要等國力增強,等第八艘、第十艘航母下水,59改殲星炮上天,自然就會有人幫著你說話。
例如在明朝時期。
那些洋人在看到報恩寺和金陵美食的時候,甚至還吐槽過誰才是上帝的子民,然後哼哧哼哧的到處去品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