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L=(??φbs)/??T
∮??sH·dL=Ifs+(??φds)/??T
上面這個還是經過天才物理學家奧利弗·亥維賽“改良”的版本,原版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有20個方程式,更要命。
比如隨便解釋一下第三個公式吧:
左邊表示透過閉合曲面S的電通量,E是電場強度。
我們把面積為S的閉合曲面分割成許多小塊,每一個小塊用da表示,那麼透過每一個小塊面積的電通量就可以寫成E·da。
套上一個積分符號就表示把所有小塊的電通量累加起來,這樣就得到了透過整個閉合曲面S的電通量。
右邊那個帶了enc下標的s就表示閉合曲面包含的電荷量,ε0是個常數。
因為這個閉合曲面S是可以任何選取的,它可以大可以小,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各種亂七八糟的閉合曲面,由此引申出了散度。
進而將電場E在一個點上的散度,被定義為電場透過這個無窮小曲面的電通量除以體積.....
暈了沒?
暈了就對了。
所以一般人完全不懂這玩意兒到底是啥意思,就更別提它的價值了。(真的想了解的同學推薦一本書,《圖解直觀數學譯叢:麥克斯韋方程直觀》,20塊左右)
一旦某個人物或者內容無法出現在初中或者高中教材上,他的傳播範圍便會受到極大的侷限性。
概括來說。
麥克斯韋的最大貢獻,就是參與了電磁理論的奠基。
搞清了光、電、磁的真相,最終幫助人類駕馭了電磁波。
沒有麥克斯韋,就沒有電磁波的廣泛應用...或者說會晚很多年。
不會有手機、無線電、廣播、微波爐、雷達、跳蛋、衛星、CT……
人類社會,將完全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歷史的發展,也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總而言之。
在科學史上人們普遍認為,牛頓把天上和地上的運動規律統一起來,是“第一次”大統一。
而麥克斯韋把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第二次”大統一,地位可見一斑。
另外再說個小彩蛋。
如果回顧麥克斯韋出生和逝世年月,你會發現兩個驚人的巧合:
麥克斯韋出生的那一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
麥克斯韋去世的那一年,愛因斯坦出生。
有些時候命運是真挺神奇的......
視線在迴歸原處。
總而言之。
如今隨著徐雲的出現,小麥同學的這遭劫難算是順利渡過了,接下來便是一路坦途。
與此同時。
光環也有了後續的變化.....
【副本主線任務生成中......】
【滴,副本主線任務已生成......】
【任務名稱:小麥同學,你也不想看湯姆遜先生被釘在恥辱柱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