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小麥克斯韋的曾祖母就來自麥克斯韋家族,並且小麥克斯韋他爹還繼承了麥克斯韋家族的一些地產。
不過幼年時期的麥克斯韋雖然家境殷實,但因為口音濃重等問題經常遭到同齡人的嘲笑。
所以他的性格比較孤僻,不太喜歡講話。
8歲那年。
麥克斯韋的母親患病去世,導致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不過幸運的是。
麥克斯韋的父親並沒有放棄對他的關愛,而是積極鼓勵和陪伴他成長,並且將他送入了愛丁堡公學就讀。
15歲的時候。
麥克斯韋在愛丁堡皇家協會學報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卵形線》。
1847年。
16歲的麥克斯韋如願進入了愛丁堡大學。
此後他連續四年獲得年級第一,同時還蟬聯了四屆蘇格蘭大學的calm金獎章——就是湯姆遜獲得過一次的東西。
1850年。
愛丁堡大學表示我們這座小廟容不下這尊大佛,要不麥神您還是另投他處吧。
而此時劍橋大學的校董事會,則在討論是否要將三一學院的減肥生廢除——畢竟這玩意兒小兩百年來就只有小牛一人透過了考核,設立起來基本上有等於無,沒啥意義。
在這種背景下。
有人提了個建議:
反正不要錢,要不讓小麥同學來試一試?
如果連他都不行,那就乾脆取消了吧。
於是麥克斯韋在威廉·湯姆遜的護送下轉入劍橋大學,最終順利透過考核,成為了繼小牛之後第二位三一學院的減費生。
入校後。
他先是被吸收進了劍橋大學的劍橋使徒社,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劍橋使徒。
23歲那年。
麥克斯韋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數學系畢業,而這也是很多人為數不多對麥克斯韋產生質疑的地方:
小麥畢業時的成績只有年紀第二名。
這就好比網文裡某天才入宗,宗門派遣長老不遠萬里護送,入宗便位列核心弟子,功法和資源全部拉滿。
結果宗門大比的時候呢,他才得了個第二名,這就有些對不起他之前的光環。
但實際上,這事兒的背後另有隱情,遠遠不是看上去這麼簡單。
只是不知為何,國內的許多資料庫都將這段內容隱去了。
好在麥克斯韋作為歷史名人,很多權威的外文期刊上都有詳盡的介紹:
那時候英國的大學學位叫做Honours Degree,也就是榮譽學位。
榮譽學位分成四等,一等最高,四等最低。
當時學院給小麥的要求是必須拿到其中的一等學位,即First honours Degree。
整個考試階段持續22天,內容11門。
其中有3門必考,所有科目的滿分都是100分,即總分1100分。
一等學位的最低分數線為770分,只要考過的科目裡包括了三門必考並且總分達標,剩下的科目可以放棄不考。
結果考試期間小麥父親忽然病危,所以歸家心切的小麥,整個考試階段只考了八門課程。
等達到了一等學位分數線後,他便放棄了剩餘三門考試,直接趕回了愛丁堡。
小麥八門的成績是793分,第一那位則是11門總837....